192,拉瓦勒(1 / 2)

雛鷹的榮耀 匂宮出夢 6597 字 2個月前

在和艾格隆彙合之後,皮埃爾普瓦圖將軍小心翼翼地引領著這一支巡遊隊伍在旺代地區穿行。

自從被蘇爾特元帥指派過來負責監視旺代人之後,他已經密切關注本地好幾個月了,他的觀察、以及他所收到的所有情報,都讓他確定,旺代人雖然不喜歡改朝換代、雖然仍舊懷戀波旁王朝的統治,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興趣再拿起武器造反,和巴黎再打一次血腥的內戰。

30多年前的腥風血雨,已經讓這片土地承受了太多代價,即使是最忠貞的保王分子,麵對當年付出的慘痛代價也會心有餘季,根本不想再讓這片土地重演一次當年的悲劇。

不過即使如此,將軍也不敢掉以輕心,畢竟此時他是羅馬王生命安全的第一負責人,一旦羅馬王再出點事情,他不止前途儘毀恐怕性命都難保,所以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概率,他也不敢承擔這個風險,他帶領自己麾下的軍隊緊密地包裹住了羅馬王的隊伍一起前進,還讓其他駐軍控製住了沿途的每一個市鎮,生怕出一點點問題。

這種必要的安保措施,卻讓艾格隆感到頗為不自在。

這段時間以來,他一直在努力展現出親民的一麵,所到之處都在參加公眾活動,而且有意和普通民眾拉近距離;在他的努力下,年輕的羅馬王熱情洋溢、平易近人的形象,已經漸漸地在人民心中樹立起來了,而且他一貫口才很好,到處都發表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鼓吹愛國和奉獻精神,一邊讚頌各地的風土人情,這些演說也往往都能夠讓他收獲當地人的歡呼。

然而,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在旺代複製這一套路就不再可行了——騎兵和步兵組成了完整的“保衛圈”,和“包圍圈”也沒什麼區彆,他們把民眾隔離在了艾格隆的視線之外,也輕易不讓任何人靠近,生怕出現什麼不測事件——這就等於讓艾格隆和民眾隔離起來了。

於是,在經過了短暫的停歇之後,艾格隆向將軍提議放鬆一下安保措施,至少讓自己可以跟沿途的村民們打打招呼。

麵對這樣“冒失”的要求,皮埃爾·普瓦圖將軍試圖勸諫艾格隆,“陛下,我理解您想要貼近民眾的心情,可是在我看來這太危險了……誰也無法保證,在我們經過的村莊當中潛藏著幾個狠毒的保王黨分子,您萬一出現什麼閃失,那將是我們整個國家的災難。”

“如果我想要逞威風的,擺出一副皇帝的派頭,那我又何必跑到這裡來呢?”艾格隆反問對方,“我知道這有點冒險,但現在我以這種架勢通過旺代的話,那就等於向所有旺代人宣布我不信任他們,比這個更糟糕的是,我還宣布了我害怕他們,這比任何宣傳都能更加鼓勵到那些保王分子。所以,我必須勇敢,有時候冒險是必須的,您作為一位將軍應該比任何人都明白這一點。”

普瓦圖將軍心裡知道艾格隆說得也有道理,但是他身上背著的責任太過於重大了,以至於他還是不敢讓步。“陛下,蘇爾特元帥給我的命令是嚴格確保您的安全,不能讓您有半點閃失,我無法在放鬆安保的情況下確保這道命令。”

“那麼,我現在就告訴您,我認為蘇爾特元帥的命令有所疏漏,所以現在我將命令更改成——您隻需儘力確保我的安全,但不得影響我個人的行動。”艾格隆嚴肅地回答。“那麼,您接受我的命令嗎?”

在艾格隆的麵前,將軍絕對不敢承認自己眼裡蘇爾特元帥的命令更優先,再說了,既然艾格隆自己說到這個份上了,他也已經完成了自己的責任,也沒有必要繼續再堅持這種做法了。

“陛下,我當然服從您的命令。”將軍向艾格隆敬禮,接受了新的命令。

在兩個人的妥協之下,艾格隆終於可以“突圍”出嚴密的步兵陣線,進入沿途的村莊當中和村民們交流——當然,他的周圍還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確保不會有什麼可疑分子接近陛下。

麵對著這樣的陣勢,村民們很自然地都被嚇得戰戰兢兢,不過艾格隆的口才天賦倒是發揮了一點作用,他麵帶笑容和村民們交流,時不時開幾句玩笑逗得眾人哈哈大笑,儘力讓自己顯得平易近人。

同樣,村民們雖然看上去並沒有特彆擁戴艾格隆,但也沒有流露出對艾格隆的敵意。

畢竟,旺代人的心中,拿破侖皇帝雖然是一個非正統的君主,但是他畢竟終結了血腥的內戰,挽救了旺代人的生命,而且皇帝的統治並不如之前革命政府那樣混亂和殘暴,尊重了他們過去的生活方式,除了經常要征兵打仗之外,也沒有多少惹得他們反感的地方了——總之,“皇帝”至少要比“共和國”好一百倍。

在這樣的心理之下,村民們對艾格隆的態度也就頗為微妙了,他不像是他們發自內心熱愛和擁戴的君主,更像是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一個可以尊重的巴黎“酋長”。

這些村民雖然貧困,但還是儘力用白麵包和無花果招待了他,每個村莊的教堂都為羅馬王的到來而鳴響鐘聲,以示慶賀。

對艾格隆來說這倒也沒有什麼區彆,他不奢求所有人發自內心地擁戴自己,隻要能夠“友善中立”,容忍自己的統治就行了。

正如後麵曆史所證明的那樣,即使法國後來多次改朝換代,甚至變成了一個讓旺代人曾經深惡痛絕的共和國,但旺代人也還是默默接受了這一切,並沒有再發動大規模叛亂。

對他們來說,隻要政府願意尊重他們世世代代堅守的信仰、堅守的生活方式,不要用粗暴蠻橫的手段去試圖改造他們,他們也就甘願接受任何一個巴黎政府的統治——反正對他們來說,哪一個巴黎政權都差不多一樣輕浮浪蕩,也沒有什麼區彆。

而艾格隆,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

就在這樣既熱情又疏遠的互動當中,艾格隆浩浩蕩蕩的隊伍,在軍隊的護送下,一路來到了馬耶訥省的拉瓦勒市。

拉瓦勒市,就是當時旺代反叛軍的核心地區之一,這座人口不多的城市,貢獻了大量鐵杆的遊擊隊員和保王軍的指揮官,自然也承受了極為慘重的人口損失,共和軍在這裡的廣場上豎起了幾座斷頭台,處死了大量的“反叛分子”和有嫌疑的“附逆分子”。

這些反叛分子當中,最有名的一個人是塔爾蒙親王,這位親王是本地卓有名望的貴族世家的繼承人,他雖然出身貴族,但深受啟蒙主義的影響,在大革命爆發之初他曾經支持革命,並且認為應該讓貴族們不再享有過去那麼多的特權;但是隨著革命一步步深入,尤其是囚禁並處死國王,塔爾蒙親王開始轉變了自己的態度,對革命持敵視態度。當旺代人爆發全麵叛亂之後,作為當地貴族世家的塔爾蒙親王自然成為了反叛軍的主要將領之一。

他帶領著反叛軍和共和軍大大小小打了數十次戰鬥,因為作戰勇敢而深受部下們的愛戴,在1793年底不幸被俘。

身為大貴族、又膽敢對共和國舉兵反叛,這樣的人當然是不可能得到寬恕的,隻有死路一條。

為了徹底震懾反叛分子,共和軍將他抓回了他的老家拉瓦勒,然後在他的家族城堡這時候已經被政府沒收的大門口豎立起了斷頭台,準備將他和其他一群俘虜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