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患者,住ICU的話,花個十多萬,住個十多天,這已經是普通家庭無法承受的重負了。
有很多的患者,家屬因為無法負擔ICU的高額醫療費用,而不得不選擇將病情依然危重的患者轉出ICU到普通病房。
很多情況下,其實轉出ICU,說難聽一點,就是等死了。
“以前家屬還時不時的來看看人,現在家屬都不來了。”
林海舟十分無奈的說道。
說難聽點,作為前ICU的副主任,就算是他自己生病了,也不可能在ICU住四年,彆說四年,就是四個月那也是承受不起的。
“我記得院裡各科室都有這樣的吧,住了好幾年的這種,要是這些情況能得到解決,也不至於醫保基金不夠用,扣我們的績效獎金了。”
頓了頓,林海舟又吐槽說道。
聽到林海舟這麼一說,李衛東也是麵露無奈之色。
在醫院,老GB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
獨立的係統,獨立的財政,完全不受限製,想用什麼用什麼,甚至有一些檢驗檢查項目後麵都特地標注了老GB專用。隨便搞!隨便用!有木有!
報銷比例百分之一百有木有!
醫療費用上不封頂啊有木有!
特需病房都可以報銷有木有!
再說醫保,醫保政策讓醫生背負了太多業務和輿論壓力。
醫保對百姓說:我已經把最貴的藥品耗材都納入醫保,從幾元到幾萬,醫生隨便選,你隻需付少部分錢,'其他我替你買單。
醫保一轉身對醫院說:每年給伱醫保指標,每個患者隻能花四千元,一個月每個醫生可以治療兩個醫保患者,超過了我拒付啊!
醫院對醫生說:省著點用,指標用過頭扣你獎金!
病人對醫生說:您給我用最好的!
醫生說:?!
很簡單的幾段話,中國醫生的辛酸顯露無疑,說白了,醫生真的就是成了背鍋俠。老百姓以為自己交了醫保,由政府替自己買單,醫生不應該這個檢查不給做,這個藥物不給開;醫保卻又跟醫院下過政策,凡是醫保總額、個人平均住院費用、藥占比超標都要處罰;醫院呢,隻能轉嫁給醫生咯。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醫保目前對醫院醫保實行總額預付製度,就是醫保部門每年給醫院一定數額的醫保使用額度,超過這個額度的費用,就需要醫院自己負擔。醫院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將這個額度按比例劃撥給各個科室,各科室超過自己的金額後,多餘的報銷費用就由科室自己承擔。而科室又針對每個醫生製訂考核指標,例如一個月隻能有多少醫保額度,超過後要麼扣獎金要麼罰款。
這種方式的初衷是讓醫生有足夠動力控製醫療費用、合理使用醫療資源,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醫保資金壓力和患者就醫負擔。但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會讓醫生束手束腳,生怕醫保會超額,甚至拒收醫保病人。而醫保結算,則是實行墊付製度,就是病人住院產生的應由醫保承擔的費用,首先由醫院墊付,然後向醫保管理部門申報結款。這樣一旦相關部門結算不及時,醫院就會麵臨很大資金壓力。
也就是說,醫生除了日常的醫療活動之外,還要每天花心思計算醫保費用。治療一些危重病人的話其實基本等同於醫生和可是在賠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