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又看了一遍關於紅薯的折子,才換了另一封奏折,開始處理一天的政事。
梁九功在旁邊候著,時不時研墨,添茶。
不知道為什麼,梁九功總覺得今天萬歲爺批奏折的速度沒往常那麼快。
他悄悄地看康熙的臉色,心裡有些疑惑,這看起來也不像有棘手事情需要解決。
幾天後,秋高氣爽,適合收獲。
下完朝,戶部尚書便由達春帶著,和戶部一些官員去了種植紅薯的莊子。
“梁九功,紅薯之事可有消息?”
康熙批著奏折,突然開口。
梁九功詫異,李大人他們才離開一個時辰不到,怎麼會有消息。
“回稟萬歲爺,李大人他們還不曾回來。聽說莊子比較偏僻,路程較遠,恐怕沒那麼快。如果紅薯豐收,少不得再費些時辰。”
除了三藩和皇後冊立之事,紅薯收獲是最近的大事,梁九功作為皇帝身邊人,肯定要了解一番,做到心裡有數。
康熙嗯了一聲,沒再問,繼續批著奏折。
少頃。
“朕親自去瞧瞧。”
康熙把一份奏折丟到批好的那一堆裡,起身吩咐梁九功準備便服。
梁九功愣了,萬歲爺怎麼突然要親自去看紅薯收獲。
雖然這件事很重要,但八字還沒一撇,誰知道是不是真高產,又已經派戶部尚書這個重臣親自督辦了,萬歲爺用不著親自去。
再說,馬上就能知道結果了,怎麼這麼著急。
梁九功戲想,難不成萬歲爺是想去見那陸氏?
他倒是了解到,獻紅薯的人,竟是陸氏的家人,紅薯被發現高產還跟她有關。
可是,就算去了莊子,也見不到陸氏啊!
男主外,女主內,陸氏一女子怎麼可能在莊子上招待李大人一群男人,肯定是她那兒子來主事。
梁九功覺得不可能,甩掉心裡沒譜兒的想法,準備衣服去了。
康熙著一身便服,帶著幾個暗衛,隻讓梁九功架著馬車,低調地去了紅薯種植之地。
到了地方,康熙下了馬車,不動聲色地掃視了一圈人影。
隻一群男子在地裡乾活。
地裡的人認真地挖著土,並沒有注意到康熙的到來。
李尚書把挖出來的紅薯提起來,晃了晃泥土,紅薯太大,藤蔓受不住力,掉了下去。
“李大人,您怎麼親自下地了?”梁九功看著一臉高興,挖著地的李尚書,忍不住出聲問,順便提醒他們皇上來了。
聽到有人喊他,李尚書下意識地回過頭,待看到來人是康熙,忍不住驚訝道:“皇上,您怎麼來了?”
隨即,他一臉興奮地撿起地上的大紅薯,快步走向康熙:“皇上,您看,這紅薯果真高產,這地裡的紅薯,一株能結五六個,各個都很大……”
地裡乾活的其他人,聽到李尚書的話,都停下了手中鋤頭,紛紛跪地行禮。
阿克敦跪在達春身邊,既緊張又興奮,他沒想到皇上竟然親自來。
他旁邊硬來湊熱鬨的大伯忍不住對阿克敦小聲嘀咕:“這紅薯這麼好?連皇上都來了!侄子啊,你飛黃騰達了,可要記得你阿穆晉(伯父)我啊!”
大伯旁邊的三叔也道:“也不要忘了我!侄子啊,紅薯你有這麼多,勻給一些予我唄,我也在莊子上種上。”
阿克敦不想理他們,沒說話。
達春聽他們不像話,低斥道:“你們兩個,給我閉嘴。不好好行禮,不要腦袋了!”
他們兩個一直挺怕這個三叔,聞言不敢再說話。
李尚書也才從激動的情緒中回過神來,連忙告罪:“奴才一時興奮,忘了禮數,還請皇上責罰!”
“起磕罷。”
康熙不在意地一揮手,讓眾人都起來。
他笑著對李尚書道:“李愛卿一心為民,該嘉獎才是。一點小事,不用放在心上,愛卿還是為朕講講紅薯收獲之事罷。”
“是,”李尚書拿起紅薯給康熙看,“皇上,奴才估計這個紅薯有半斤左右,地裡大部分都是這個重量,長勢很好,奴才覺得,就算畝產沒有17石,10石也不在話下!皇上來得正好,紅薯也快挖完了,正要稱一稱一畝能產多少,皇上您可以親自瞧瞧。”
康熙聽到李尚書的話,不禁龍顏大悅,對接下來紅薯的畝產結果有些期待起來。
稱重工具早早便準備好了,不一會兒,眾人便收拾好了一畝地的紅薯,裝進竹筐。
一畝地的紅薯,裝了20幾筐,稱了老大一會才稱完。
稱到一半,康熙便高興起來,還沒稱完,便遠遠地超過現有糧食的畝產了。
待稱完,負責計數的官員一算,笑著對康熙道:“啟稟皇上,紅薯果真高產,竟然達到了18石。”
“好,好,好。”康熙爽朗一笑,難得地笑出聲,有了這紅薯,天下百姓餓肚子的便少了大半。
“阿克敦可在?”康熙問起功臣來。
達春立馬帶著阿克敦到了康熙麵前。
阿克敦第一次直麵見康熙,有些激動,八旗男兒誰不想闖出一番事業,誰不想被康熙賞識。
他忍著緊張,表麵鎮靜地行禮:“奴才阿克敦,給皇上請安,皇上聖安。”
康熙讓他起來,笑著道:“聽說這紅薯是你為你額娘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