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JCSC大翁回訪,魔都的魔(1 / 2)

江湖與彼岸 靈坡居士 7042 字 9個月前

此次大翁先生來中國商業考察及觀光的第二站是魔都。

我第一次到上海是1986年,留下印象最深的即綿綿的梅雨和優雅的法國梧桐及醒目的殖民地痕跡一一

《上海印象》

一天的淫雨不是我

是我的某個部位

黃色的法圖梧桐葉

爬滿女人的臀圍

成為一代人心

在上海

在上海的雞腸子裡

我掌握許多非陽性聲音

隻有一把絡腮胡須

黑夜中 與我擊掌同行

對外灘沒有感官記憶

城市以燈光的陰謀

迷惑橄欖色的我

決心不再重來

如果我是一件吸水的

紅格子棉布襯衣

膝部 就陰冷地詛咒我

於是

在民族的酒綠中

叮當地 完成人類的命運

1986年於上海

最早對上海的記憶來自上世紀80年代大學時看的香港電視劇《上海灘》,周潤發與趙雅芝扮演的許文強與程程,英雄美女,最佳拍檔。

而今年元旦前後。汪家衛的電視連續劇《繁花》則主要揭示了改革開放初期上海的複蘇與繁榮。

如果說北京是政治中心,那麼上海就是經濟高地。我女兒從多倫多留學回來,最喜歡和首選的城市就是上海,年輕人特彆女孩子都更喜歡上海的時尚、精細、腔調和海派。其市場經濟發育程度和文明程度無疑也是全國最高的。而男人尤其中老年男人,則更傾向於北京,因為各種高端資源更豐富,是中國權力的中心和象征……

舊社會的上海,近代的上海,留給我們最難忘而深刻的印象:十裡洋場,紙醉金迷。風雲激蕩!

而張愛玲和張愛玲的小說及她解放後那次戲劇性的逃離上海,更是成了上海的一個標簽。而我女兒在新冠疫情期也上演了一幕與張愛玲類似的事件。令人驚喜交加!

當然,我的嶽父是上海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細節。

我與上海80年代的先鋒詩人們也淵源甚深,那時出版了著名的民間詩刊《海上》和《大陸》,以孟浪、鬱鬱和默默為代表人物。

而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三個黑道梟雄,尤其杜月笙的發家史,更是讓上海灘染上了一層濃鬱的江湖色彩。

但我更欽慕斧頭幫的老大王亞樵先生,因為前三位聞人本質上還是流氓無賴,而後一種人方為俠客誌士。特彆是上海灘裡的許文強,來上海曾在北京參加過五四運動,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這個橋段。這是我喜歡的書生投筆從戎,殺身成仁的人設。其實無論是黑白紅三道,國仇家恨最能徹底的改變一個人,比愛的力量更強大更持久。一個溫文爾雅,誠信正直的人也會因為憤世嫉俗,變得嫉惡如仇。所以包括一直廣受詬病的汪兆銘青春年少時刺殺攝政王載灃的那段曆史,也令我對他刮目相看,尤其他寫的那首詩:“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一一可謂豪情滿懷。熱血衝頂!

上海以“洋”蜚聲,而北京以“大”或曰“土”著稱。我記得詩友宋辭首次來北京時,就起了一個“天子腳下第一屯”的俗名。我在北京20年也是先後住在良鄉和回龍觀,都是五環以外(耳畔不由的回響起小嶽嶽的《五環之歌》)。所以我最常說的詞就是進城,因為前期十年的北京隻有到三環才能體會都市繁華。後十年才擴展到四環。所以上海與北京的對比。一直是當代人生活和文學藝術題材裡非常重要的一個話題,曾經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雙城記》。

而且上海也一直引領著中國創新試驗和時尚潮流。尤其消費方式包括商業地產的國際化、多元化、前衛性和年輕性,也是中國所有城市的前沿。在中國商業地產界,幾乎每一個或者說首創的項目都是發韌和誕生於上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