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在青雲觀前擺咖啡攤,三天賣出去六百多杯,單就咖啡杯數來看比山下的咖啡館賣出的還多。晚上算好賬,我心情大暢,跟張家姐妹及韓振邦討論了一下以後周末及節假日在青雲觀前設攤的可能性。
看看已經十一點了,我伸了個懶腰,就聽見張燕琳一聲輕叫,然後捂住了嘴望著樓梯方向。我轉頭,看見衛浩清背著個包正站在樓梯中間。我忙道:“沒關係,這是道觀的師侄,來跟我談以後道觀門前擺攤的事兒的。”說完我趕緊離座拉著衛浩清回到我房間。
“浩清,拜托以後走大門好不好?你這樣會嚇到女孩子的。”
“小師叔,十一點了,我以為你該在房間休息,所以才走的窗戶。”衛浩清看來對走門還是走窗並不是太在意。
“大晚上過來找我,準沒好事。”我指了指地上一個蒲團,示意他坐下。
“又有幾個人去山裡拜‘朱真人遺蛻’失蹤,當地組織了救援隊進山了。”衛浩清沒坐,站著看著我。
“他們聯係觀裡要求派人救援?然後你就來想把我拉上?你知不知道我現在跟學校請假很困難的?”
“這次失蹤的人不少,當地很緊張,警察,消防,林業,還有市裡的專業救援隊都派人進山了,同時通知我們觀也出些弟子去找。失蹤的人裡還有一個重要人物。”衛浩清很有耐心地說。
“是什麼重要人物?如果是公職人員,怎麼會相信‘朱真人遺蛻’這種傳言的?”要知道這個“朱真人遺蛻”的傳說在這一帶已經流傳了很久了。說是明代有個藩王沉湎於修仙,後來乾脆逃離王府進山隱居修煉,最後得道飛升,遺蛻留在山裡。據說能找到遺蛻並燒香許願,願望就一定會實現。每年都會有人請山民做向導去找遺蛻,時不時就有迷路了的事兒發生,然後政府就組織救援隊進山找人,人手不夠的時候也會要求觀裡派出弟子幫忙。
“具體多重要我也不知道,但是那個人對你可能很重要。”衛浩清看著我一臉嚴肅。
“是誰?”
“清明法會那天你對著大喊大叫的那位女士。”
我跳了起來:“你還在等什麼,趕緊收拾一下出發,救人要緊。人什麼時候走丟的?”
“清明節後一天一大早那支隊伍請了個山民做向導就出發了,然後就沒音訊了。”
“那就是失蹤兩天了,要趕快了。”說著我拿出背包,往裡裝了些必備物品,催促著衛浩清趕緊出發了。
“朱真人遺蛻”傳說有好幾個版本,故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就是遺蛻所在地,流傳最廣的有三處地點:舍身崖,磷光暗河,光明窟。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去那個向導家,問清向導去的是哪一處。等我和衛浩清趕到了向導所在的村子,發現那裡已經成了救援指揮部所在地。找到負責的人一問,才知道那個向導是村裡的一個光棍漢,仗著嘴能忽悠,把到村裡來找向導的五個朝拜客說動了,組了個團,聘他做向導。要命的是這人無父無母無妻小,所以去哪裡了誰也不知道。救援人員分了三批,公安和林業的同誌已經往舍身崖方向去了;市裡的洞穴探險愛好者組織了一支隊伍去了磷光暗河;還有一支從杭州趕來的專業救援隊,是去光明窟的,因為裝備沒運到,還沒出發。衛浩清出示了證明後,負責人讓我們領了一部大功率對講機,兩個頭燈兩支強光電筒,趕緊去光明窟。
光明窟入口離村子直線距離大約二十公裡,是一處很長很深的洞穴,分叉的支洞又很多。七年前剛到觀裡的時候我跟衛浩清曾經進去過探險,結果迷路了,還好師父師兄找來把我倆帶了回去。這次為了救人,硬著頭皮也得上了。山路崎嶇,又是夜裡,走起來頗為辛苦,等到了光明窟入口處時天已大亮。在洞口發現了新鮮篝火灰燼以及不久前燒過的香燭,可以肯定前一天有人到過。在向救援指揮部報告了情況後,我跟衛浩清進入了洞穴。
光明窟之所以叫光明窟,是因為洞內有些地方頂部坍塌,當陽光直射進來,在地上形成巨大的光斑。但是大部分地方是陰暗潮濕的,甚至狹小緊窄,隻容一人側身而過。入口開始有一段還挺好走,很快就到了所謂的“三岔口”。三岔口其實是三個小洞,直徑從五十厘米到七十厘米之間,當初我跟衛浩清探險時候隻走過中間那個洞,洞口最大,直徑有七十厘米左右,需要爬大約八百米,能到達一處有光的洞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