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不得拜的街坊(1 / 2)

“老三,這自行車……是你買的?”

母親劉玉梅圍著車子轉了圈,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接著又摸了摸後座上綁著的花生口袋,臉上露出忐忑之色。

“哎呀,這些東西花了不少錢吧?再加上自行車,給你的錢就這麼花完了?”

“差不多。”

楊沛東點點頭,一邊卸貨一邊解釋道:“媽,做買賣肯定要有成本的,我心裡有數,你就甭操心了。”

“可是萬一……”母親劉玉梅剛開口就說不下去了,明顯心裡沒底。

最後暗自歎了口氣,開始幫著兒子忙活起來。

楊沛東用瓢舀了些水倒進院裡的機井中,握著壓杆快速壓了幾下,引出了井裡的水。

他先是找來家裡的大盆,用井水洗乾淨,隨後倒進去一部分帶殼花生,壓出井水仔細清洗。

然後洗乾淨的花生就放進兩個水桶裡浸泡著,以便於花生吸飽水分。

而這期間,母親也在飯棚裡燒上了水。

五十斤帶殼花生足有多半口袋,兩個水桶根本放不下。

楊沛東索性就直接放在大盆裡泡著,去了飯棚開始煮製。

母親見他忙活的都冒了汗,眼裡噙著心疼意味從屋裡拿來毛巾,又回去端出了涼白開。

“乾活彆那麼急,先喝口水歇歇。”

“沒事兒媽,我得趕在中午前把花生煮出來,待會兒好去外麵出攤兒。”

楊沛東擦了把汗,繼續按照昨天試驗後最滿意的煮製方法忙活起來。

上午不到十一點,三十多斤帶殼乾花生都煮製好了,盛了兩大水桶,還在微微冒著熱氣。

“媽,剩下那些花生就泡在盆裡不用管它,中午也不用給我留飯,我在外麵隨便墊巴兩口就成。”

楊沛東把水桶一一提進車後座固定好的木架子裡,重新跨上帆布包,推著走出了院子。

昨天剩下的舊報紙還有一些,但他還是到路邊報亭又買了些,塞在後座縫隙裡,一路朝著三岔口方向趕去。

這年頭塑料袋還沒興起,人們買東西要麼是草繩拎著,要麼是自家縫製的布兜。

條件好點的,也會去門市部買那種用硬塑料條編製的提籃。

不過像楊沛東賣這種帶點湯水的,其實用報紙簡單包起來,更方便,成本也小。

兩個水桶裡連五香花生帶湯水滿滿當當,因此楊沛東刻意控製著車速,儘量騎得穩當些,一路來到了三岔口。

很快他發現了很多昨天下午見過的熟悉麵孔,倒是那個買青菜的攤販並沒有來,顯然是去彆的地方擺攤了。

楊沛東已經有了經驗,他兩腳著地穩住自行車,偏腿下車後繞過修鞋的、理發的攤位,把車子停到了一個賣小百貨的三輪車旁邊。

修鞋的味兒大,理發的風一吹頭發茬子到處飛,自己個賣吃食的跟他們靠著,那是純找不自在。

“老哥買賣挺好的吧,抽一根兒!”

前世楊沛東紮生地兒就不打怵,雖然算不上社牛,可隻要他想,也能做到見誰都是自來熟。

支起自行車,把兩個水桶提下來後,笑吟吟的跟旁邊賣小百貨的打起了招呼。

“爺們兒講究,來,我這有火,點上!”

小百貨攤主年紀看上去得有六十多了,接過煙卷後主動劃著火柴給兩人都點上了煙,閒聊起來。

“怎麼稱呼?”

“楊沛東,老哥貴姓?”

“免貴,這片兒做小買賣的都喜歡喊我老麥頭,你隨大流就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