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戒尺(1 / 2)

和嫡姐換親以後 明春鳶 12947 字 10個月前

《和嫡姐換親以後》全本免費閱讀

一開始,崔玨吻得很輕、很淺。

頗有幾分小心翼翼。

但被他親吻著的人並非幻影。她真切的就在他掌心、眼前。

如夢中一樣,她仰起頭、貼近他,毫無保留地回應。

於是,他將這個吻加深。

車內,光線微暗、幽然無聲。

車外,秋日晴空、語笑歡樂。

薄薄一層車壁,將車內車外隔絕,仿佛兩個世界。

駕車的桑葉沒有詢問,便輕揚馬鞭。

車行得很慢、很穩。

紀明遙攥緊了崔玨的衣襟。

崔玨的手指一次又一次撫上她眉間、眼下。

她的心就隨著車一同,穩而輕悠悠地晃。

他回來了。

他們要回家啦!!

可她卻希望車能再行慢些。

她舍不得與他分開。

但再慢,不過兩刻鐘餘,他們終究還是到了家。

紀明遙靠在崔玨肩頭輕喘。

他一路都親得很克製。她衣衫沒亂一絲,發髻更無稍動,但、但——

她摸了摸自己發燙的臉,又碰崔玨的。

崔玨捉住了她的手,與她十指相扣。

車外無人催促回話。

是以,他又稍得片刻喘息。

雖然毫無用處。

“我……抱夫人。”崔玨輕聲詢問。

這是他們小彆重逢後,說的第一句話。

紀明遙目光向下,稍看了一眼。

“好啊。”她忍不住要笑。

正好,她的裙子還能給他擋一擋。

抱起夫人下車,崔玨大步踏入家門。

紀明遙就緊緊環住他的肩頭,小聲說:“八月十四那天,我幫太公壓月餅了!給你留了六個,早起叫廚上重新烤了。”

她問:“你要吃嗎?”

崔玨應:“吃。當然吃。回房就嘗。”

紀明遙就又說:“太公家的柿子特彆清甜!我一早去要的,先叫人送回家,她們應該已經洗好了。”

崔玨問:“夫人幾時起的?困不困?”

“還好吧——”紀明遙含糊,“也沒起太早。”

和他起床的時辰比,簡直能算太晚了。

她忙問:“你喜歡吃柿子嗎?”

“喜歡。”崔玨笑。

喜歡夫人。

紀明遙開心,又開始念:“給你做了幾件秋冬的衣裳,還有鞋襪,顏色花樣都是你常用的,隻還不知身量尺寸有沒有

偏差,——今天有空試試?還是你累了,明天後天再試?

崔玨跨入臥房。

“我不累。他將夫人放在臨窗榻上坐好。

他看見了,堂屋桌上擺著月餅、柿子和許多果菜。

不過片時之前,他才答應過夫人,回房就嘗。

但他要食言了。

崔玨傾身,再次吻了上去。

甜。

比任何果實都甜。

臥房內真正安靜無人。紀明遙不再壓抑舒服的歎息,崔玨也不必再顧及要讓夫人衣衫整齊。

一雙身影投在窗紙上,逐漸交疊。

但在觸碰到夫人的衣帶之前,崔玨驟然停止。

不能再進一步了。

紀明遙也抓住了他的手。

“二爺、二爺——她急促呼吸,“不能——

崔玨心頭一清,隨即遽然後悔:“是我過分了——

“不是!紀明遙忙說,“是、是我月事……今早來了。

就是,這麼不巧。

太不巧了吧!

啊啊啊啊啊!!

應該在明天來的!

紀明遙撐起自己,坐直。

崔玨還在發怔,卻已下意識去扶。

坐正後,紀明遙連忙感受。

還行。

應該沒漏,不用換衣服。

她暗暗鬆了口氣。

血漬不太好洗。隻沾到裡衣還好說,若沾到外衣上,汙了顏色花紋,隻怕就不好穿出去了。浪費。

而崔玨卻已將她的話反複思索過數次,察覺到了另一重含義。

夫人說,“不能

夫人又堅決地說,不是他過分了。

那若並未在月事期間,是否在夫人看來,白日……並無不妥?

崔玨不禁想起了很多次,與夫人在白日的情動。

的確,夫人從未有過推拒,隻是在等他,看他是否會繼續。

所以從前,或許隻是他在自縛。

崔玨口乾舌燥。

但他不敢再想下去。

夫人月事初來,至少五日,他都不應再思索此事。

何況,夫人年紀尚小,或許還不明白,將來卻會悔恨。

夫人正認真揉自己的腰。

望著夫人,崔玨平複了心緒。

他既比夫人年長,自該更理智、克製、尊重夫人才是。

“先吃月餅?他試探問。

“好哇!紀明遙忙拽他下榻,“

雖然你年年都吃,貢院裡一定也有月餅,但這是太公親手做的,到底不一樣!”

兩人行至堂屋,丫鬟們才魚貫入內服侍。

崔玨先嘗月餅,又就著夫人的手吃下一個柿子。

從記事起,他便沒再被人喂過。但夫人挽起袖口,親手剝開柿皮,直接將果肉遞到他嘴邊,他竟也毫無扭捏,自然地吃了下去。

“用勺挖也行,”紀明遙又剝開一個,“但那樣汁水都浪費了。”

而且一小口一小口的,也吃不爽!

“快張嘴!”她催。

崔玨笑著低下頭。

此時,觀言也垂著腦袋來到了廊下。

“二爺,”他回,“今科解元、九位亞元等許多舉子送了拜帖來,明日要來拜見座師。”

“知道了。”崔玨道,“收下拜帖,讓明日辰正來,不許備厚禮。提醒門房,任何人不得勒索舉子,違者家法處置。”

“是!”觀言應聲,忙退出去。

紀明遙已洗淨了手,笑問:“還不知今科順天府舉子中,年齡最大者幾何?最小者幾何?”

“年齡最大者是江西人士,名周鴻振,今歲五十有一,名次居第八十八。”崔玨先答,“年齡最小者是保成人,今歲十七,名賀開,是第九名亞元。”

答完,他方問:“夫人為何問此?”

“是想知道,今科有沒有和二爺一樣,十七歲就中了解元的天縱之才?”紀明遙笑眯眯說。

“夫人。”崔玨無奈喚她。

“是真的!”紀明遙笑說,“比方二爺十七歲中解元,立刻便被安國公府選為東床快婿,還幾乎成了駙馬。不知這位賀亞元是否已有親事?若還未曾定親,那就要看誰家下手更快了!”

崔玨耳根微紅。

“學子私事,我尚還不知。”他仍照實答。

“說來,科考還是真是奇妙。”紀明遙感歎,“五十一歲與十七歲,分明快差了兩個輩分,隻因同在一科得中,今後便是同輩的‘同年’了。”

不像現代,大學之前,同一級的同學之間,年齡相差再大,也大不過三五歲。讀到大學、碩博,或許有四五六七八十歲的同學,也是少數。大家上學、工作,每個階段做的事都差不多。

不過,現代的各種升學考試,和科舉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選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