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屆竹文化展覽(2 / 2)

何,至少這一趟帶來的產品都銷售一空了。痛的是怎麼就不多帶一些啊,瞧這樣的好機會,可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

當然,也有些人卻是非常滿足了,比如李天法和嚴英。

由於自家已經在紙廠裡入了股,林悅自然難免對李天法多照顧一些,再者這次的展覽其實更偏重於工藝品和書畫展覽,自然也吸引了許多有文化的人,所以其中一個展廳是特意留給這些書畫家們隨意揮毫的,這用的當然就是元書紙。

有道是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一試,何況元書紙質量的確上乘,對於常年跟紙墨打交道的書畫家門而言,東西好不好,寫幾個字畫上幾筆心中便十分了然。幾天下來,今年的元書紙都還沒開始製造,就已接下了不少訂單,樂得李天法天天都是笑容滿麵。

冠雲村的嚴英也在此次展覽中發了一筆小財。

她編的那些竹編動物,十分地受小孩子的歡迎,簡直是拿多少賣多少,還有那有眼力勁的,看中了這個

商機,已經跟她預定代銷,這裡頭,甚至還有從上海蘇州等周遭省市過來專做工藝品的商家,可以說,以後隻要嚴英能編的出,那也是一樣不愁銷路的。

嚴英對此十分感激林悅,並接納了林悅的建議,決議回去後就收一批半工半學的徒弟來擴大業務,畢竟一個人隻有一雙手,哪怕日以繼日也是做不了多少產品的。

不過,此次展覽中最引人注意的,其實還是張向陽父親張大山的那些竹根雕。

那些栩栩如生的老壽星、小頑童、老農、仙姑等等的竹根雕,不僅讓老百姓們嘖嘖稱奇,更深獲一些知識分子的喜愛,其他的竹根雕雖然也出色,但張大山的作品卻是“形神兼備”,最為大放異彩,林悅還專門為此做了一整麵牆的架子,來擺放這些年來張大山陸續積攢起來的作品,整整五十六件,全是精品。

既是作為工藝品來宣傳,這些年來林悅又有意識地小範圍宣傳,這五十六件竹根雕的定價自然是不會低,林悅權衡再三,直接開出了每件兩百元的價格。

繞是如此,才第一日開展,還是便有二十二件竹根雕被有眼光的人給預定了出去。

其中一個來自上海的買者得知這樣樸實而又動人的作品,竟然是出自一個常年在深山務農的老百姓之後,驚訝之餘,大讚張大山是新一代的農民藝術家。

當時,在報社工作的蘇晴麗正好也來捧場,聽到這話,當下便在第二天的展覽報道裡,直接將張大山稱之為“農民藝術家”。

看到一省的晚報上登著自己的名字,還有自己的作品圖片,這位一直以來都隻能靠力氣吃飯的老農民直激動地熱淚盈眶。加上林悅堅持此次所有作所得全部歸張大山自己,不肯取分毫提成,張大山家直接入賬一萬餘元,老人更是感動地難以自抑,當場便鄭重叮囑兒子張向陽一定要牢記林家的恩德,將來有機會必定要報答。

林悅笑著讓老人不必如此掛心,因為張竹根當年把竹筒酒的作坊轉給張向陽和其他人村民後,張向陽家的日子其實已經好轉了許多,幾年來也早已重新翻修

了家裡的老房子,便是沒有這一萬多收入,也算得上是村裡的富戶了。

張大山卻心中自有明鏡,明白當年若不是林家人去找張竹根,把張竹根從那個吸血蟲的家庭裡拯救出來,當年那個小作坊說不定早就被張竹根的兄弟姐妹們給盤剝了去,自然也不可能會讓自家得到多少好果子吃,私下裡依然反複告誡兒子不能忘本。

這次展覽,彆人家收獲滿滿,作為東道主的林家自然也有不少所得。

這次竹筒酒的宣傳效果還不錯,頭幾日參展的個人或單位裡頭便有一大半都對此表示了興趣,加上展覽期間有一些有心的觀展群眾前來詢問合作細節,林悅便統一邀請大家在展覽結束後的第二天正式會談,畢竟展覽期間大家都太忙了,不可能有時間坐下來細細聊。

不過,由於加盟是要費用的,而且還有各種要求,自然免不了有人會望而止步。再加上林家也是要選擇合作對象,最後大浪淘沙般地幾輪之後,最後隻有十

八家正式簽訂了合作協議。

對此,林悅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除了提前簽訂合作的李天法在現有的銷售網絡裡頭分割了一小部分銷售渠道外,其他這些加盟商都是在林家眼下還鞭長莫及的新市場上。

這其中主要是外省的加盟商,也有幾家是離烏市和杭城較遠,以目前的交通條件還不太方便的地區。所以,竹筒酒這個蛋糕經此展覽,等於是做大了不少。

竹筒酒會議,趙智堯也參加了,參加完後不由若有所思,並主動找林丙清父女商議,說他先前身負公職時,曾經走訪了很多貧困的山村,大多地方都是山多地薄,無法靠農產品致富,隻能種些果樹什麼的農副產品。

現在既然林家覺得竹鼠養殖有前途,不如讓他去跑一跑,看看有多少人願意試一試。隻是趙智堯同時也把醜話說在前頭,說那些貧困戶大多都是知識不多見識也不多的農民,讓他們搞養殖行,搞生產銷售什麼的,恐怕就有很多困難,這個問題還是希望林家能幫

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