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 / 2)

蘇父便帶著林悅進入書房,而後直接道:“小悅,我知道你們家借錢素來是有規矩的,隻是李師傅的情況著實有些不一樣。他的事,說小了,隻是他一家的事,可往深遠處說,卻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更是一種創新的發揚光大,所以蘇爺爺覺得,你幫他,其實也是在幫著傳承我們的文化。”

林悅道:“蘇爺爺,我不是不想幫他,這十萬塊我也願意借,隻是我想授人以魚終究不如授人

以漁,李師傅家那邊有好山有好竹又有好水,既然有這麼多好的自然條件,那他就應該先設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否則若隻是一味地向外求助,哪怕能幫得了他一時,隻怕也幫不了一世的。”

她隱約記得前世的元書紙改良成功起碼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的事情,改良人似乎也姓李,不過已經不記得名字了,不知道和外麵的李師傅是否有關係或者就是同一人。

而今年才九三年,也就是說若是按照原來的軌跡,很可能李師傅還要研究九年十年以上,若是李師傅不想辦法自己掙研究的費用,難道還要讓她家一直支持下去嗎?萬一前世改良成功的人根本不是李師傅,李師傅很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改良的訣竅呢?難道李師傅一輩子都隻能去跟彆人借錢嗎?

蘇父頷首道:“蘇爺爺明白,蘇爺爺的意思是,這位李師傅確實不像是會做生意的人,你讓他再想彆的掙錢路子,他隻怕一時間是想不出來的

,不如你替他想個法子,給他指一條具體的新路子來,再教教他怎麼做生意?你要知道,在做生意方麵,一般人可是不會有你這麼靈的腦瓜子的。”

“好吧,那我再提醒的具體一點。”

回到客廳,正好看到趙山溪跟李師傅湊地很近地在說這些什麼,多半是趙山溪覺得李師傅嘴太笨,在教他一些什麼。

林悅隻作沒有看見,落座後繼續問李師傅:“李師傅,你們家那邊的竹林麵積大不大?”

“很大,一座山頭挨著一座山頭的,幾乎都是竹林。”

“那你們每年造紙大概要用去多少量的嫩毛竹呢?我的意思是,你們村所有做紙的人每年大概要占用毛竹總量的百分之多少?”

“這個我們也從來沒有統計過,”李師傅又有些被問倒了,隻能估摸著回答,“大概…大概頂多也就三分之一吧?因為做元書紙是要挑材料的

,不是所有的嫩竹都能造出好紙來。”

林悅點點頭,又問:“那多餘的那些竹子你們是怎麼利用的呢?”

李師傅便說家家戶戶都會用來做一些竹製品,比如竹匾、竹箕、竹籃、竹椅等等生活用品,

林悅繼續問:“是自用,還是拿出去賣?”

“小姑娘,你不會是說讓李師傅開店就賣這些吧?” 趙山溪又性急了,終於忍不住插話。

林悅微微一笑,沒有回答,隻是看著李師傅。

李師傅便老老實實答道:“一般都是自用,我們那邊幾乎每個村子都有竹林,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做這些,附近根本沒什麼人買。”

“那除了生活用品,還能做彆的嗎?比如竹雕什麼的?”

李師傅愣了愣:“竹子做的筆筒算嗎?我兒子從小就愛鼓搗這些,平時做的全都送人了。”

“可以啊,這個不錯…”

林悅話還沒說完呢,李師傅就趕緊自己先搖頭

了:“不行不行,我兒子今年正在念高三呢,馬上就要高考了,我不能讓他在這個時候分心給我做生意。”

“對,高考是大事,這個時候絕不能分心。”趙山溪也跟著補充強調,然後實在是忍不住地對蘇父道,“子文兄,看在我們往日的交情上,你就幫忙說和說和一下,讓那位林老板借個十萬給李師傅,你放心,李師傅肯定不會賴賬的,我趙山溪也願意做他的擔保人。”

蘇父嗬嗬一笑:“山溪,我這位學生其實就是林老板的女兒,現在她問這麼多也正是想找個合適的方法來幫助李師傅徹底改變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彆人身上的局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的道理你應該是很懂的。”

“她就是林老板的女兒?”趙山溪和李師傅都是一愣。

隻是驚訝之餘,兩者的表現又有些不一樣,李師傅更多的是驚喜,就想進一步拜托林悅借錢幫

他,而趙山溪表現的卻是有些狐疑,反而疑慮地搶先問道:“子文兄,我知道林老板家生意做的大,隻是林老板的千金也會做生意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