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行吧,利雖薄了些,也辛苦,但既然人家好心給我指了條路,為了讓孩子們少受些苦,咬牙也要上。”
因為林悅早早就打了預防針,林丙清此時自然不敢坦誠相告說生意還不錯,何況這擺小攤,日日喝著西北風的,確實也是真的辛苦,要不是林悅堅持,他都舍不得女兒去擺攤,那份罪,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是什麼滋味。
“是啊,這種機會也不是經常有的,要靠運氣,這大冷天賣東西的滋味,我也知道。”林培富也感歎地說。他那個肉攤,雖說是個正兒八經的攤子,雨是淋不著,卻也是常年受風吹的。
“要不怎麼都說做生意不容易呢?你們看他們家,可是連小悅都上陣幫忙了。”林兆文也歎息了一聲。他雖從不參與這種殺生的事情,所以今天也沒有來幫忙,卻最後還是被林丙清和林悅硬
拉了過來吃飯,自然更要為林丙清一家說話。
大夥紛紛點頭,接著又說到了林丙清家宅基地的事情,畢竟自從林丙清家接連出事後,大家已經很久沒這樣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了,這些重要的事情很自然都會問到。倒也不是八卦,隻是時下的農村就是這樣,誰家有什麼重大的事情都是瞞不了鄉裡鄉親的。
何況大家也都知道,這宅基地林丙清家是申請了很多年也都盼望了很多年了,而且在座的除了閒漢林義軍和從來沒想過要造房子的林兆文,在座其他幾家的宅基地都是早就批下來的。林培富家更是地基都打好了,材料也準備齊全,打算明年天氣一好就打算動工的,所以大夥關心的重點也不過是怎麼選了那麼偏的地方而已。
林丙清為了保護女兒,自然不好說實話,隻說是自己覺得那邊日頭好才選的,沒什麼彆的意思。
聽到他們談造房子的事情,說到磚啊瓦啊梁啊
什麼的,洛北北心裡忽然一動。
前世她雖然隻當了兩三年的默默無聞的小報記者,可當時為了能立足,她卻是沒少給老資格的記者們白幫忙找資料,而且烏縣是小商品海洋,很多著名企業家采訪時往往會憶苦思甜,倒是因此了解了不少八九十年代的事情。
其中就有一件事,那就是87年到88年正是價格改革卻又失敗的時間段,在這段時間中,很多產品都普遍地漲價了,並且一度嚴重到通貨膨脹的地步。
還記得有個帝都的電台裡有個節目大家話說當年,有個文藝青年買了一套西裝,穿過一兩回後又後悔了,覺得顏色不適合自己,想退。他本以為肯定會被營業員罵,沒想到人家很爽快地立刻就把衣服收回去了,因為那段時間正是幾乎一天一個價的時候,就算是穿過的西裝退回去也完全不愁賣,還能賣的更高。
這種事情在二十一世紀聽來簡直不可思議,卻
折射出87年和88年甚至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的社會現象。所以,她家的房子倒也是越早建越劃算,想到此,林悅便打算回頭抽個合適的時間告訴父親,早點去訂建築材料。
如此熱鬨了一日,又熬板脂油、做臘肉、灌香腸等忙了一整天,次日一家照樣去賣貨。
這一次,因為家裡的兩頭豬都清理完了,隻有幾隻雞鴨,早晚喂點糧食就行,不用特彆照顧,而且家裡的掃塵也早就完成了,沒有什麼特彆的活要乾,所以就連朱翠雲也頭一回跟著去做買賣。
林悅早就有意要把上輩子大字不識一個的母親也培養起來,便把她拉到了自己這一組,不僅教她怎麼吆喝拉生意,還借機慢慢地教她先加減一些簡單的字數,再讓大哥教一些簡單的文字,畢竟這時候的母親也還年輕,腦子也還好使,不能白白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