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塊德國青,這塊怎麼那麼黑,您說怎麼那麼黑。”
“怎麼那麼黑,在東山送過碳,西山挖過煤呀,又當過兩天的煤鋪的二掌櫃的吧,還真正是德國青啊,真正的德國染兒,真正是德國人製造這塊布兒的……”
台上,郭德罡和張文順二位正在表演一段傳統節目《賣布頭》。
這一段相聲,主要表現了相聲四門功課“說學逗唱”中的“學”。
學唱各種小販的吆喝,包含了不少柳活。
張遠和不少人一樣,前世每每難以入眠時,郭於二人的段子便是最有效的安眠曲。
他可聽了不少。
而這輩子又從謙哥和張國利倆人身上薅了不少相聲相關的屬性點,更對這行有了一定的基礎認識。
更覺郭德罡的厲害。
那嗓子,彆的行當不說,在相聲行,絕對稱得上一絕。
又亮又脆,上得去還不毛躁,功底渾厚。
現場聽更是餘音繞梁,感觸頗多。
可惜,對張遠來說,這段內容雖然不錯,卻遠未達到他的期望。
因為相聲他有四不聽!
第一,沒有餘謙的,不聽。
因為他騸。
第二,沒有謙嫂的,不聽。
因為她白。
第三,沒有餘謙父親的,不聽。
因為老爺子吃大腸刺身。
第四,沒有餘謙祖父的,不聽。
因為他是滿清綠帽子王……
其實說到底,現在的郭老師還未進化到水平巔峰。
同時,捧哏的張文順老爺子也並沒有謙哥那麼合適。
郭德罡的台風是陽中帶陰,謙哥剛好是陰中帶陽,兩人一正一反,無比和諧。
張老爺子則屬於相聲四大風格“帥賣怪壞”中的壞,風格也挺陽剛,兩人搭檔,有些搶。
這不是水平問題,隻是搭配問題。
就像小嶽嶽和孫嶽兩人,小嶽嶽為陰,孫嶽則為陽,剛好相反,也能和諧。
台上賣力演出,可這台下,偌大的場子,樓上樓下能坐上400多人,卻隻有張遠一位聽眾。
這一場就隻賣出了一張票。
那一年,還有沒有德雲社,郭老師組織著名為“帝都相聲大會”的班社。
而常駐演員也隻有三位,郭德罡,張文順,李菁。
一場節目,李菁先上場說一段快板書。
接下來,換郭張二位說一段相聲。
之後再換郭老師說單口。
下一場則是郭老師和李菁和說相聲
最後,便是三人一起上場,說一段群口。
就這三人,楞湊出一場節目來,就連報幕都是這三位誰有空誰來客串。
慘嗎?
那是真慘,又累又不賺錢,全靠一口氣撐著。
《賣布頭》結束,張遠起身鼓掌,給與最高敬意。
【收到來自郭德罡的感謝,相聲基礎+1,單口相聲技巧+2,太平歌詞基礎+3!】
【收到來自張文順的感謝,相聲基礎+1,單口相聲基礎+1!】
他倆原以為這唯一一位觀眾隻是為了找個地方避雨才進劇場的。
沒想到對方竟然聽的有滋有味。
若沒有張遠,這一場便會史無前例的開天窗,一個觀眾都沒有。
原本生意就很差的幾人更會灰心。
張遠的出現就像是黑暗中乍現的一道微光。
同時張遠也很佩服,就一個觀眾在看,幾位也並沒有偷懶或怠慢,一樣賣力氣。
到了下一場,郭老師喝了口水,準備開講單口相聲《三俠劍》。
但才開書沒多久,張遠口袋裡的手機便非常不合時宜的響了起來。
郭老師手撐著扇子,停下了嘴裡的活。
“喂,謙哥,啥事?”
“沒啥大事,我訂了飯館,和你說一聲,乾嗎呢,小心翼翼的?”
“聽相聲呢,一會結束了和你聊。”
他這才放下手機。
郭德罡抿嘴定氣,苦笑著開玩笑似的說了句:“一會兒再接電話可要罰款了,我們後台可比你人多。”
張遠尷尬了笑了笑,把手機調成了靜音。
直到整場節目結束,他一直安安心心的聽著,手機也沒再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