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器王(1 / 2)

玩唐 午後方晴 9607 字 2024-03-22

二州!鼎,在曆史卜有討,那是大離治水成功後。將夭月洲川為九州。州設州牧。

然後令九州州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事先派人將全國的名山大川、風景勝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讓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一鼎象征一州。九鼎則象征著天下,表示全國的統一與王權的集中。

所以後來用問鼎天下代表著獲的了統一掌管國家的成就。

對於九州之鼎,王畫也知道,比李裹兒甚至知道得多上十倍。

這個九鼎絕不是一個傳說,雖然從周往上數一千多年的曆史多不可信。神話的東西更數倍於史實。《超絕書》、《墨子》、《左傳》都先後記載了此事,而且這九鼎在春秋時還是有的,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興兵攻打陸渾之戎時,周定王派使者慰問,莊王問鼎小大輕重,表明了他有滅周的野心。這也是問鼎天下的第二個來曆。

但在兩百多年後,九鼎離奇失蹤了,具體怎麼失蹤的,說法不一。

於是形成了各種傳說,最大的說法就成了大禹治天下之銅鑄成了九隻巨大無比的鼎,大到什麼地步,不好說了。

恐怕也隻有王畫一個人最清楚,這隻能說明了中國古代時祖先就有著相當的智慧,在那種半原始半奴隸製的落後情況下,就會了青銅鑄就

但是否象書上所說的那樣神奇。那就是兩回事了,不相信後世出土了那麼多夏商周的文物,可以比較一下。

至於這九鼎不會很否則也不可能留傳了那備長時間,但究竟會有多大,可以做一個比較。他前世記的所有出土最大的鼎是在民國出土的。商代後期的一隻司母戊鼎,高一米三三,口長一米一,口寬七十八公分,重八百三十二公斤。

這囂是已知最大的鼎器,估計項羽在世也舉不起來,反正王畫現在他有把握到奧運會上拿上舉重金牌,可對這個鼎肯定是望洋興歎,想搬也搬不動,更不用說舉了。

但,藝品的價值不能按材料計算的,如果這樣算,就是鑄成這樣的九隻大鼎,將鼎化成銅錢,無論如何摻雜其他其他金屬,也不過五六千貫。並不是一個不能承受的範圍。

這是王畫的想法,但李裹兒可不會這樣想。在她想法中。是集中天下之銅鑄就的。現在銅錢都感到緊張了,如果王畫真要這麼做的話,估計大臣們都會將王畫放在火上烤死。

雖然王畫也許是有可能為了自己父皇正名,可是李裹兒還是拽起王畫的胳膊肘兒說道:“彆。”

王畫笑了起來,問道:“你擔心什麼?”

但他立即會意,用手在她亮麗的烏發撫摸了一把,說道:“非是你所想像的那樣,這個財力不用朝廷掏腰包的,由我王家來承擔,這算是我對聖上的回報。而且這九鼎製作成功後,不但使聖上得到真正大義。它還能擰聚整個民族的進取精神。甚至可能產生更大的作用。總之。它的好處是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就是我都無法想像。”

李裹兒有點兒聽不懂了。

王畫又說道:“而且這九鼎不但集中了銅器的最高鑄就工藝,甚至還有玉器、金銀器、漆器、瓷器等許多工藝的最高成就,不但如此,還集中了書法、繪畫、雕刻,甚至還是文章詩歌賦辭所有文學的大成,並且包括天文地理曆法數學等等。”

說到這裡,他也是一臉向往。又說道:“總之,它一旦鑄成之後,有可能是真正的器中之王,不但是工苦之王,也是學問之王。”

“但那得需要許多錢吧?”

“是很多”王畫說道,但至於會是多少,現在他也無法預計,反正遠遠不是還沒有出現的李裹兒那件織成初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這九鼎的鑄成,縱觀唐朝,放在那一個家族。無論是崔家還是李家。或者就是韋家以及皇族本身。巨大的開支,也許會有家族拿得出,可最後也被這巨大的支出將整個家族必然性的拖垮。

現在王家的財產更加不行。不過這九鼎的鑄成,非是一日之功,也非是一年之功,等到那時候大洋洲的財產會源源不斷的流來,這才是他的真正根本。

還有因為製作這件器王,自己就可以暫時從朝堂中走脫出來。同時也是一把保護傘,至少在九鼎未成之前,李顯不會對自己下手。還有一個好處,現在四鳳下落不明,因為原來到南洋航線他還想保留下來。因為有了這個支出,想來韋氏也不好意思將那支船隊讓她家族吞並下去。

同時,因為需要大量工人,人員來往繁雜,這也能讓他做一些手腳。布置一些計劃。

當然,最大的好處,是對國家對民族,還有對自己的名聲幫助。

“但它會是什麼樣子?”李裹兒看到王畫信心滿滿,不擔心了,可立即想到王畫的話,什麼樣的鼎。居然除了銅器外,還有金銀器、玉。器、漆器、瓷器,以及天文地理曆法,甚至還有書法繪畫文章詩辭歌賦?

王畫樂道:“暫時保密,不過我會讓你看到第一個樣本的。”

說到這裡,他低下頭去,看著李裹兒,說道:“但你回去對聖上稟明,我不需要國家財力支持,可需要一些人手,首先就是大量的工匠。不過薪水與住食由我來負責。”

如果王畫將財力承擔下去,有著重鑄九鼎的大義,

當然,這是王畫,如果換作旁人的話。有可能會讓人產生懷疑了,就是你有這個財力,如果沒有這個本領,將九鼎鑄成一個四不像,那個罪責就更大了。

畢竟這象征著天下,甚至比玉壟的位還要崇高。

李裹兒又開始想像了,她問道:“會不會比你那天在西京拿出來的犛航與瓷器精美。”

在她眼裡,王畫那天拿出來的三件畿航與後麵幾件瓷器,已經非是塵間凡物了。

王畫笑道:“肯定不止。”

“那麼你那天在白馬寺的那件漆雕如何?”

“更肯定不止。”

“那麼會是什樣子呢?”

“肯定是你想像不出來的樣子。”

李裹兒再次爬起來,興奮地說道:“我現在好想早點見到它。”

王畫笑了一下,沒有回答,想要見到它,連王畫也不能計算出需要多長時間,更不要說早一點。

李裹兒回去後,將這個消息向李顯稟報,這不但引起了李顯的興趣。再樣也引起了韋氏的興趣。不管怎麼說。他們的想法並不比李裹兒高到哪兒去,如果不需要朝廷的經濟,隻是製鼎,不是開挖大運河,修長城,能需要多少工匠,幾百人幾千人。那就頂天了。這對國家財政民生壓力都不大,虛名,誰不想。不然那麼多皇上一心想封禪,做

如果王畫將這件事辦成了,比封禪的意義更大。

李顯回過頭來,向韋氏說道:“皇後,好象這個小家夥,還從來沒有上過早朝,也沒有到過昭文館供過職吧?”

到現在為止,王畫對他沒有表現出惡意,相反,低調得出忽李顯所想像,再加上這一次釋放的善意,讓李顯感到很滿意。至少比敬輝他們咄咄逼人好得多。

韋氏也笑著點頭。

與李顯一樣,因為王畫並沒有對他們表露出敵意,韋氏同樣對王畫也沒有抱著太大的惡感。

李顯想了一下,對身邊的太監說道:“王畫的傷勢也好得差不多了。傳聯的聖旨,讓他進宮來一趟。哦。順便讓他將那個什麼風笛帶過來。”

聽到李顯讓王畫帶風笛進宮,李裹兒咯咯笑了起來。

李顯一繃臉說道:“笑什麼。傻丫頭,難道聯就不能聽王畫吹奏一曲嗎?”

然而後來史學家就此事。也做過記載分析,與武則天相比,李顯確實相差太遠,就比如這件事,同樣武則天愛好文學音樂美術,她也舉辦過詩宴,可不會特地要求單獨朝中某一個重臣為她吹奏一曲音樂。

一葉知秋,可見李顯的平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