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境界(1 / 2)

玩唐 午後方晴 4024 字 2024-03-09

ps:我沒有解釋請楚,願諒一下。唐朝百姓對皇室成員甚至皇上本人,自稱是臣,對大臣自稱為某、仆與我,太監見主子自稱為奴婢。至於王畫的茶道是後來成熟的茶道,與唐朝主流茶道不同,茶道也分多少種,不一定在主流茶道。就連什麼茶配什麼茶道也有講究。甚至是水與茶具火工等。後麵將會進一步介紹。除了茶道,還有其他高雅的東西,小花花將會慢慢玩出來。

那怕不看世界杯,這個承諾也會實現。下邊即將進入本書第一個小高潮。

這個問題涉及到麵太廣,說起來就是古文改革。其實王勃等人很早就提出來了,可他們自己還是使用駢文,直到韓愈柳宗元,這場浩大的文壇改革盛事才正式拉開,當時韓柳二人在唐朝文壇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還有李翱、李漢等學生幫他們鼓吹。就是這樣,還遭到了許多世人的嘲笑與非難。就是到了宋朝,還繼續有人對古文非難,曾鞏在他的文章《贈黎安二生序》,還刻意講述此事。

其實王畫在翰林齋與王束之爭的事情傳開後,還是有人讚同王束的看法。也許王畫的詩寫得很好,但這種文章卻不是很好,儘管它主題明確,論斷清晰。

但就是這樣,韓柳二人並沒有將這場風氣扭轉過來。直到唐末,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也用古文體陸續地寫了一些文章,但他們影響力不大了。於是到了五代,駢文再度盛起。前蜀牛希濟在他的《文章論》中曾提出:當時文章“忘於教化之道,以妖豔為勝”。

到了宋初,王禹偁、柳開又開始提倡古文,可二人孤軍奮戰,效果很不理想。特彆是到了宋真宗時,楊億與劉筠為首,追求聲律駢麗的形式主義思潮,席卷了當時文壇。再後又出來石介,才開始批評楊億這種綴月弄花之風,可石介本身的成就以及地位,注定了效果同樣也不會理想。

直到另一個文壇宗師歐陽修,憑借政治地位以及在文壇上的影響,又拉開古文改革的號角,不但他一人,還有他的同輩蘇洵,學生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蘇軾門下又有黃庭堅、陳師道、張耒、秦觀、晁補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這才使古文運動達到波瀾壯闊的地步。後麵還有明代宋濂、唐順之、王慎中、歸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陽湖派大家們的努力,才正式使得人們承認古文因為其實用性,地位高於駢文。

這是多少年的努力,而且這中間韓蘇等人無一不是中國曆史上文壇巨匠!

可王畫是什麼人,彆以為他得到了武則天的兩句誇獎,可骨子裡卻是一個沒有名沒有地位,一個十三歲的少年。想發起古文運動,乾脆想把唐朝帶進共產主義得了。

但王畫沒有直接從批評駢文開始,他問了一句:“各位使君,可否記得小子製作的那三件漆箱。”

老杜與賀知章、李隆基、玉真公主都見過,至於劉幽求隻是聽說過,現在那三件漆箱進了皇宮,他現在還沒有資格進皇宮觀賞。不過其他幾個人都點了一下頭。

“那麼你們可曾看到過我用過什麼紋飾?”

除了第二件漆箱外,王畫這三件漆箱還真沒有用過什麼紋飾。

“在器物圖案上,刻上紋飾可以使圖案更有層次感。但這隻是末,而圖案表達的意思才是主題。如果紋飾過多,將圖案主題遮蔽住。那反而是畫蛇添足。”

比如同樣一是雍正年間出產的琺琅彩碗,內四季果實外牡丹紋碗拍賣價格達到了六七百萬人民幣,而大小相差不大的百花錦紋碗隻有六十幾萬人民幣。如果說畫功,後者比前者多上數倍,就是因為紋飾繁瑣,使得後者沒有前者主題明確。最後價格整整相差十倍。

如果王畫在那三件漆箱上也象琺琅彩百花錦紋碗那樣玩,點綴上無數的紋飾,花費時間成本不說,有可能因為主題不明確,都不會造成最後轟動的結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