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吧。”
王澤騰是個熱血少年,他喜歡不斷的立競爭對手,並且挑戰對方。
上次物理競賽惜敗後,他想著在科創上和陳帆一決雌雄。但眼看著已經到了比賽最後2天,對方的成果還沒交上來,顯然是沒機會了。
負責老師解釋:
“雖然陳帆的物理和數學都是頂尖,但學生還是學生。學習和考試,距離真正的研發還差的遠……”
“而且,這個題目開的未免太大。可回收火箭是目前科技最前沿的東西,距離米國去年實驗成功,也才過去了一年時間而已。”
“想要憑借網絡上公開的那點信息,複製火箭模型可太困難了……”
王澤騰點點頭認可了:“是的,老師也在關注星鏈公司的火箭發射嗎?”
“對啊。今天下午,米國就要進行第二次發射實驗了。咱們下午會組織班會課一起看吧?”
“高中牲”的高中生活雖然封閉且枯燥,但是遇到重大科學突破,或者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發生時,學校會毫不吝嗇的打開多媒體,給學生們播放。
畢竟,高考有一門學科叫語文,這門學科最喜歡讓學生寫議論文。而這些科技進步、名人名言、好人好事……都是相當不錯的作文素材!
“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大學以後,我一定要學好物理,讓我們華國也能複製出可回收火箭。”
“好,理想遠大!”
…………
臨川二中。
劉忠百忙中掃了一眼群消息,苦笑著跟陳帆彙報:
“帆神,馬上提交成果的日期就截止了,咱們既不提交成品,又不開始發射實驗,是不是不太好?”
在陳帆的帶領下,迷你版的可回收火箭上周已經製作完成。
本來可以直接進行發射實驗,但陳帆一直帶著大家核驗數據,對發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進行模擬。
轉眼已經到了提交發明成果的日期,劉忠有點疑惑。
陳帆繪製各部分元件圖的時候,劉忠已經非常震撼了。這個精細程度足以碾壓一切作品。
後續是按照元件圖紙對可回收火箭進行拚裝。在這個環節,很多元件非常精密,都是陳帆自掏腰包購買了3D打印機,利用3D打印技術製造的。
迷你火箭成品組裝成功,就放在學校的大庫房空地上,足足2人多高。
大家看到這些天的研發成果,誰都不免露出欣慰的笑容。
雖然所有元件設計來自陳帆,但大家都參與了火箭的組裝。
就像是玩樂高積木一樣:
雖然設計人不是我,但拚好了就會特彆有成就感。
在組裝的過程中,所有人都感歎,這實在太細節了!
參加了科創比賽,大家自然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