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麵所練嗩呐功法本就對指法要求很高,無麵將指功融入到掌法之中,經過不斷的實戰和改進最終創出了“千擊掌法”。
無麵曾放話江湖此生絕不收徒,及至年歲漸長,眼見自己的一身武學可能會就此失傳也是心有不甘。西渡城第一次與墨義交手便吃了一驚,自己遊曆江湖二十載卻從未遇到過如此天賦的年輕人,之後更是發現墨義潛力異常,麵對可以將自己畢生武學傳承和發揚光大之人,無麵反倒不在乎什麼師徒之名了!
“千擊掌法”、“八音攝魂”乃是無麵成名江湖的兩大絕學,正是靠著這兩大絕學無麵才能縱橫江湖無敵手,若非是對墨義有著異於常人的喜愛是斷不會相授的。墨義武學功底紮實,心性單純,心無雜念,功力遠超一般江湖高手,所缺無非是江湖經驗和武功招式。以墨義的聰敏和紮實的武功基礎,對於“千擊掌法”的學習和領悟亦是非比尋常。
今日起大陸上各個閣彆、宗派、名流士紳等將會陸續趕來儒家,儒家各位當家各有分工,忙於接待,自是無人打擾,墨義每天就跟隨無麵練習“千擊掌法”。原本“千擊掌法”需要有嗩呐指法的加持才會有更大的威力,但是嗩呐功法需要有深厚的樂理知識為基礎,而今的墨義對於樂理尚是一竅不通!無麵權衡之下便決定先傳墨義“千擊掌法”,讓墨義先行體會掌法和指法的奧妙,至於“八音攝魂”的功法隻能另尋時機了。
另一邊花季早早的便拉著荊濟在竹林練劍,已然見識過荊濟武功的花季當然不會放過任何可以陪練的機會。荊濟無奈也隻得繼續當起了“黃金陪練”,不同的是今日的花季不再像昨日那般隨性。見識過荊濟的武功之後出手便再無顧忌,荊濟看出花季心思,既來之則安之,扯出軟劍打算認真的做個好陪練。
花季與荊濟日日對劍,專研劍道心得,碧波劍法與綠笛劍法、幻音劍法互助互補,二人的劍法也是日漸精進。墨義除去每天看望赤刃外,都在跟隨無麵練習“千擊掌法”,白天黑夜若有所悟皆不間斷。
無麵看著眼前的少年,心下不禁感歎“以老夫的武學天賦,當年若有此子一半努力,當可縱橫大陸,睥睨群雄。”
連日來,各路江湖俠士,名流士紳,地方霸主或親自趕來,或派出得意門生趕來,一時間九德賢莊便熱鬨了起來。
無麵不願在九德賢莊接觸所謂的江湖名流,世家子弟。白天在竹山轉悠,抓些野雞野兔烤來以作吃食,累了、困了便依石而臥,落得逍遙自在。
花季自從見過荊濟與寒冽一戰,更是不舍得放著黃金陪練不用,是以每日拉著荊濟研習劍法。花季自幼跟隨良姬和半生,深得綠笛劍法和幻音劍法的真傳,兩套劍法剛柔並濟,陰陽互補。荊濟自幼便以軟劍修習碧波劍法,以折扇修習擎蒼劍法,在墨義的影響下嘗試劍法互融已是初見成效。
墨義一如往日,早起練習“千擊掌法”,晚上看過赤刃便回屋打坐冥想,收攝心神,遁跡空靈,將自身感官無限放大,凝神聚氣開始修習“蝠耳猿音”。“蝠耳猿音”集蝙蝠特有的聽聲辯位能力,青猿的敏銳、警覺等特點於一身,通過不斷的強化訓練感官以達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目的。
墨正為訓練墨義的感知能力,每天晚上都會將墨義放在不同的環境中進行訓練。遠處發聲以飛石擊打練習聽聲辯位;驅入獸群感受死亡威脅,強化感知、判斷能力。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墨義早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敏銳感知力。
墨義入定之際,忽然發現有人正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向九德賢莊靠近。來人呼吸平緩,腳力輕柔,瞬間越過東院直向中院而去,墨義不假思索閃身出門躍上房頂循跡而去。
藏書樓前,一人頭戴箬笠,黑巾蒙麵,身披金線鑲邊大氅,內穿黑色勁裝。隻見黑衣人立在藏書樓前上下打量,隨後腳尖輕輕用力,身形一閃落在藏書樓一樓戧脊的臥獸之上。
黑衣人正欲向二樓躍去,忽見藏書樓正門一人閃身而至。來人看向藏書樓一樓臥獸之上的黑衣人道“不知是何方高人駕臨儒家,匡悟不覺,有失遠迎。”
黑衣人衣袖一甩道“不曾想儒家還有人能察覺老夫的行蹤,看來是老夫大意了。”
原來儒家掌門匡悟亦發現有人來到藏書樓,來人武功之高,恐怕儒家鮮有敵手。匡悟驚覺之下提湛盧便向藏書樓而去,行進之際又覺有一人尾隨而至。藏書樓事關重大,匡悟不敢懈怠,即使發現有人尾隨也隻能先行阻止上樓的黑衣人。
匡悟道“先生武功高絕,匡悟佩服,隻是藏書樓乃儒家重地,煩請先生借一步說話。”
黑衣人道“老夫想去的地方還沒有人能攔得住,匡掌門難道想要強留老夫不成?”
匡悟道“晚輩自知不是先生對手,但是,若有人膽敢擅闖藏書樓,匡悟自當儘力攔阻,以衛儒家尊嚴和藏書樓不遭奸人破壞。”
黑衣人聽完匡悟之言也不答話,一掌“泰山壓頂”自上而下的直劈下去,招式雖平淡無奇,但呼的一聲從空中疾劈而下,似有石破天驚之勢。匡悟側身閃過,平推一掌,還的是一招“君子問路”。黑衣人見他謙遜有度,不求殺敵,但求自保,是取久戰長鬥之策,黑衣人知道匡悟的確有些本事,自己又身在儒家,自是不敢輕視於他,生怕讓他占了先機,當下雙掌揮動上下劈砍,左右橫削。
黑衣人雙掌攢足勁道呼嘯而至拍向匡悟。這一掌招式快而簡單,運行軌跡清晰無比,似是十分隨意,又似刻意控製了掌速,給人一種琢磨不透的怪異感覺。掌力所至,籠罩住四麵八方的空間,仿若天羅地網生成,即便是微末顆粒都難以幸免,注定要被綿延柔和的掌勁碾碎毀滅!
匡悟看出黑衣人旨在速戰速決,應是不願驚起儒家其他人以致過多糾纏。匡悟祭起儒家“天聖掌法”,借雄渾掌意騰、挪、縱、躍,不與黑衣人雙掌接觸,縱使黑衣人使出千般手段,匡悟始終輕身閃避,不與之正麵對抗。
躲在東院院牆牆脊之上的墨義借助月光看到二人交手,心下讚歎不已。黑衣人掌法似慢實快,招式連貫,配合緊密毫無破綻可尋,每一招每一式皆是輕描淡寫,似是隔靴撓癢,看似人畜無害的掌法實則招招斃命。反觀匡悟的掌法沉穩有度,進退有法,每一招每一式都深含王者之風,大家之意,不與對手爭高低,不與俗人爭勝負,卻又不失身位,防守更是滴水不漏,比之擎蒼劍法的防守有過之而無不及。
墨義自入江湖以來第一次遇見如此境界的高手對戰,無論是掌法招式還是內力比拚皆是江湖頂流的存在。黑衣人旨在擊敵必勝快速解決戰鬥,匡悟秉持儒家教義力爭大事化小。一個極致的攻擊,一個極致的防守,看的墨義是心旌神漾。
突然,隻見藏書樓上一銀須白發,流瀉於肩,素衣裹身的老者腳尖輕點臥獸躍至藏書樓前。匡悟見老者出現,單掌疾揮兩招閃身退開,黑衣人陡見老者也是有些驚異。
匡悟向老者施禮道“匡悟拜見師叔,驚擾師叔休息,匡悟知罪。”
老者聞言並未答話,隻是示意匡悟後退。黑衣人見老者到來似乎並不感到意外,上下打量了一番老者,緩緩吐出兩個字“季翱”,沒想到你還活著!
原來素衣老者正是儒家上代二當家季翱,也是西渡城歸家花無雨的授業恩師。多年前儒家傳出季翱歸天的消息,江湖之上,大陸之內皆感惋惜。
黑衣人道“江湖盛傳儒家藏書樓代代都有高人守護,若非親眼所見,老夫還真是不敢相信。拋卻生名,匿於亡者,悄然無息,墨守世儒。儒家之人果然迂腐透頂,生不立世卻偏要與亡者謀,可悲可歎!”
季翱淡淡的道“生人有責,逝人有願,知節守禮,儒之道也。既知老朽故名,當是相熟之人,不知閣下所為何來?”
黑衣人輕聲道“哼,明知故問,老夫為何而來你季翱難道不知?”
季翱道“藏書樓是儒家先賢智慧典藏之所,非有什麼物品屬於外人,閣下所需之物儘可光明正大來言,儒家當有決斷。”
黑衣人道“老夫今日既至,斷無空手而歸的道理。”
突然,季翱身形急轉,腳下用力直向藏書樓上躍去,黑衣人一見季翱想走,旋即飛身直追季翱將其攔在半路。二人立在三樓戧脊臥獸之上蓄勢待戰,匡悟已然察覺方才的第二個黑衣人已然摸到了藏書樓的上麵,立時護在藏書樓門房之外。
原來,黑衣人的目的隻是引出並拖住季翱,而另一個黑衣人則是擇機進入藏書樓。很顯然,進入藏書樓的黑衣人無論武功還是輕功都在藏書樓前的黑衣人之上,是以,直到黑衣人將要進入藏書樓之時季翱才發現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