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貨比三家(1 / 2)

親軍指揮使八太保李存璋聞聲向前一步,手按劍柄。那黃四娘見狀,馬上上前用身體蔽住公主,右手也照樣按住了劍柄。

李克用顧及身份沒有吭聲。周德威立刻大喝一聲:

“帥帳之中,誰敢無禮!”

隨著這一聲喝叫,一群馬上親兵跑了進來,他們全都手按劍柄,呈半圓陣型包圍著黃四娘,個個怒目圓睜,虎視眈眈。

周德威連忙喝道:“退下!”

親兵們早就習慣這種套路了,大家立刻列隊退出。反正他們就警衛在帥帳周圍,裡麵有什麼異動,大家就立刻進入,如果被嗬斥,那就馬上退出。親兵嘛,大王的最後防線,就這點事。

李九娘冷冷諷刺:“沙陀兵對付奴兩個弱女子,倒是訓練有素。”

張承業實在忍不住了,冒著被公主訓斥的風險再次開口:

“李郡王的鴉軍,天下聞名。若能立刻威逼南山,料想回鑾不難。但若是舉棋不定,一旦被吳興郡王先行一步,則李郡王此行,恐怕未免虛行一趟。”

張承業一開口就馬上分析時局,而救駕回鑾,也的確有朱李兩家爭功之勢,不過李克用可不願讓張承業看出端倪後,趁機捭闔縱橫,他隻是淡淡說道:

“隻要官家平安回鑾,知道沙陀才是一片忠義之心,那麼救駕之虛名,甚至封王的口惠,李某卻也不當回事。”

短短兩句話,卻有一個很明顯的暗示。

“口惠”兩個字就是在投石問路:你九公主說的封王,真的假的?是不是“口惠而實不至”?官家真的會聽你的嗎?

如果李九娘有談判經驗,就該聽出弦外之音,趕緊說明官家何等寵愛自己,自己許下的承諾,官家十有八九會答應,讓李克用看到封王的可能性非常大,從而讓他改變態度,出兵南山。

可惜李九娘並沒注意這個細節,她隻是一門心思想要李克用立刻出兵救父:

“李郡王若是不肯舉兵,我父皇如何平安回鑾?”

李克用懶得回答這個小娘子了,他瞥了一眼周德威。意思就是:你來說。

周德威當然明白大王的意思,馬上變身成為發言人:

“公主此言,未免言過其實。我家大王興兵十萬,南下勤王,怎是不肯舉兵?”

李九娘反駁:“然而於三帥來說,卻至今毫發無傷!”

周德威冷笑一聲,作為將軍,他喜歡講事實:

“十三太保李存孝猛攻邠寧軍,王行瑜連夜趕回老巢,如今三帥已去其一!如果這還叫三帥毫發無傷,周某情願就此住口。”

當然不是毫發無傷了。在河東威壓下,三帥變成兩帥,已經少了三分之一了。

張承業並不知道這個情報,驚喜叫起來:

“原來李郡王已經對叛賊下手了!哎呀慚愧,咱家竟然不知!李郡王果然不愧是國家棟梁!”

李九娘心中也是一喜,但仍然斥責張承業:

“張公公未免言之過早!聖駕尚未回鑾,怎可如此浮誇?以奴所見……”

李克用哼了一聲:

“八郎,怎還不送客!”

李克用這回真是火大了。

如果不是十三進攻邠州,王行瑜會離開長安?犯闕的三帥已經跑了一個,卻被李九娘說成“浮誇”,甚至還想由她來評價自己算不算大唐棟梁!這叫沙陀王如何忍耐?還是把這公主趕走了事吧。

李存璋明白父王是真的發怒了,連忙再次上前說道:

“請立刻出帳!”

李九娘霍然轉身就走,晶瑩淚水幾乎奪眶而出。自幼嬌生慣養的她,不論是做郡主還是做公主,幾曾被人如此欺辱驅趕!父皇對她從來都是溫言細語,連口氣都不曾重過,更不要說那些達官貴人、名門淑女!哪怕是吳興郡王的王妃張惠,也隻敢與自己平起平坐!他李克用算什麼?不也就是一個郡王嗎?

李九娘疾步走出帥帳,黃四娘自然緊隨其後,張承業猶豫一下,連連搖頭,又對李克用道:

“哎呀,李郡王,都是誤會,誤會……”

話音未落就連忙追隨李九娘離開,剛出帥帳,就聽見李九娘尖刻的聲音:

“蠢奴!怎就拋下了你新主人?”

聽見李九娘斥責,張承業連忙賠著笑臉說道:

“殿下說哪裡話來,老奴的主人,除了官家就是列位殿下,哪還有其他人呐?”

李九娘一邊走向坐騎,一邊氣衝衝地數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