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裡倒在冰冷的大地上,將沉重的巨劍丟在一旁,巨劍也失去閃耀的純白光芒,恢複原有的鐵塊般的灰色。如同一把長時間超過極限的彎弓,在又一次拉滿時終於斷裂,被遺棄在冰冷的戰場邊緣,柯裡也這樣倒在冰冷的大地。
此時,幽暗的黑色雷雲之下,戰場上接近一半的戰士已經倒下,或被斬斷頭顱和身軀,或被烈火燒成黑色的焦炭。剩下的人仍嘶吼著,他們不在意焦灼的烈火或閃爍的驚雷,仍揮舞著沉重的戰斧和鋒利的長劍,為了最後的、甚至幾乎能觸摸到的終結奮戰。
突然,幽暗的黑色雷雲仿佛失去讓它們漂浮在空中的力量,或者填入了更沉重的某種未知物質,瞬間化為黑色粉末般的煙塵落向戰場,將戰場中央的血肉和屍體籠罩,形成一片巨大的、遮蔽視線的黑色濃霧。
這團濃霧吞噬了戰場上倒下的無數戰士的血肉和靈魂,為半神的降臨獻上祭品。
後世最出名的詩人們並未將這帶給蓋狄恩毀滅的神明寫進他們的歌詞,他們中的大多數總是擅長通過修飾和美化,將一場值得紀念的勝利描繪成驚天動地的勝利,將一位偉大的英雄描繪成神明的化身。
因為他們的聽眾總是向往美好的生活和世界,渴望聽到能讓自己振奮,並能讓他們在艱難的生活中暫時擺脫現實,在虛假的美好與光明中尋找一個足以藏身片刻的故事。他們渴望聽到大團圓的結局,寧願相信虛假但甜蜜的謊言,卻沒有勇氣接受充滿苦難的真相。
但也有幾位不那麼受到人們喜愛和讚美的詩人,用學者的嚴肅態度將他們了解到的事件用不那麼華麗的詞句記錄下來,他們不去迎合人們的偏好,所以受到幾乎所有人的冷眼和排擠。但如今我們需要感謝那些不那麼出名的詩人,至少為了他們用不那麼像詩歌的詞句將帶給蓋狄恩毀滅的神明的降臨記錄下來。
娜希4633年,劇毒的科斯坎特王對多種族的米多發動戰爭的第十一個年頭,已守護米多邊境四百年的鐵壁的蓋狄恩,在象征混沌與毀滅的半神降臨後陷落。
濃重的雷雲落在混亂的、充滿嘶吼和悲鳴的戰場,如同一頭巨大的野熊護住獵物的屍體,這團雷雲也如濃霧一般籠罩著無數死去的戰士,它吮吸流淌在冰冷大地上的鮮血,吞噬仍未變得僵硬的英勇的戰士們的屍體,作為獻給半神的祭品。
隨著一聲響徹整個戰場、洞穿耳膜的狂吼,之前還在瘋狂拚殺的魔獸戰士和守衛軍紛紛安靜下來。黑夜般的濃霧在飽食血肉和靈魂之後,迅速壓縮、凝聚在中央的位置,隨著濃霧褪去,露出平坦的、甚至稱得上整潔的戰場,沒有任何被斬斷的身軀、被殺死的戰士、或是灑向大地的鮮血。
純黑色的濃霧逐漸凝聚為一個魁偉的身形,戰場上的所有生靈都能感受到,濃霧裡潛藏著一個龐大、恐怖的生命,它(祂)比最高大的巨獸還要魁偉數十倍,如一座巨大的、難以攀越的山峰。
一陣駭人的寂靜之後,魔獸戰士們紛紛舉起沉重的戰斧或戰錘,發出振奮的歡呼和戰吼,慶祝他們的半神降臨。守衛軍則由於感受到死亡的強烈壓迫而陷入難以擺脫的驚恐,仿佛森林中被巨熊駭人的吼叫驚嚇而逃離的成群飛鳥,他們也被這位半神雷鳴般的狂吼震懾而難以控製自己的身軀,木然站在原地,如虔誠的信徒向神明祈禱那樣,仰望已然降臨的混沌與毀滅的半神。
濃霧散儘,這位如高聳巨大的山峰般的半神擁有岩石般厚重堅硬的灰色皮膚,同魔獸一樣不合比例的碩大的四肢,祂的頭顱在龐大的身軀和健碩的肌肉上顯得有些小,若不是頭頂的四支巨大沉重的犄角起到了平衡了頭部大小和重量的作用,祂的長相大概不會顯得那樣威武得足以震懾任何有死的生靈,甚至可能會有些滑稽。
之後是狂亂的虐殺,“有死的生靈無法挑戰神明。”這句話是對的。這位新誕生的半神陷入極度混亂和饑渴的狀態,如同數月沒有進食的巨狼看到牧人的羊群,祂也近乎瘋狂地殺死戰場上仍存活著的生靈,塞進自己深淵般的巨口之中,不論人族士兵或魔獸戰士,似乎祂在誕生後獲得的第一感覺是饑餓。
瘋狂的悲鳴淹沒在祂震耳的吼叫聲中,魔獸戰士和守衛軍紛紛扔下手中的武器逃離這位饑餓的半神,他們被恐懼奪去了思考和理智,不辨認方向,不少魔獸跑向蓋狄恩城的方向,同樣不少守衛軍逃往魔獸軍團的陣地。
祂終於吃飽後,似乎恢複了理智,轉動生有巨大犄角的頭顱,快速掃視整個戰場,隨後發出一聲震耳的巨吼,挪動沉重的腳步,每一步都讓腳下的大地劇烈震顫,祂朝著鐵壁的蓋狄恩走去,帶著混沌與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