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 16 章(1 / 2)

大藥天香 清歌一片 3932 字 2024-06-10

《大藥天香》全本免費閱讀

深夜的上京街道空闊而寂靜,一行車馬毫無阻攔,很快便到了皇宮平日供公侯大臣們出入的東華門前。守衛見是魏王去而複返,立即開門放行。蕭琅下車,帶了繡春往太醫院去。

太醫院位於皇宮外圍,很快便到。裡設大方脈(相當於內科)、小方脈(相當於兒科)等十一科。由院使統管,左、右院判各一人,下有禦醫、吏目、醫士等各數十人,統稱太醫,分班入宮,輪流伺值。林奇便是院使。至於這次主治小郡主的那位王元,乃是左院判,在傷寒及小方脈上頭,資曆很深。

此時雖是深夜,但因了小郡主病危的緣故,太醫院裡從林奇往下,資曆最老的七八位禦醫,此時還都齊聚在太皇太後所居的永壽宮側殿。所以太醫院裡此刻也是燈火通明,有當值的醫吏正秉燭夜讀,忽見魏王帶了個青衣小廝樣子的人進來,十分驚訝,急忙起身相迎。聽到要調看王元數日前的診病記錄,忙解釋告罪道:“另把鑰匙由林院使保管。”

原來先前,因出過一次暗地篡改診病記錄的事,為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便規定太醫院禦醫每次行醫時,過程記錄及最後的方子,均由專人謄錄一份出來加以存檔保管。上兩道鎖,由院使及當日輪值的醫吏各保管一把鑰匙。須得二人齊齊到場,存檔的櫃子才能打開。

蕭琅聞言,立刻命人去請林奇。約莫一刻鐘後,林奇匆匆趕到。不止他過來,左院判王元也跟著趕了回來。等弄明白原委,林奇麵帶驚疑地看向繡春之時,一邊的王元已經忍不住惱火起來,隻是礙於蕭琅在側,不敢發作,但麵色已然十分難看,哼了聲,對著繡春道:“你便是金藥堂的人?怎麼,自家的藥出了問題,便想將汙水潑到我的頭上?”

繡春並未回應,隻看向蕭琅。蕭琅便道:“林大人,照我吩咐做。”

林奇忙應了下來,取出隨身攜帶的鑰匙,與那吏目的一道,打開了鎖,取出了數日前王元關於小郡主之病的詳診記錄。繡春接過,飛快找到關於發病初期症狀的那段描述,不過掃了一眼,立刻便了然於心了,抬頭道:“果然錯了。照這症狀看,小郡主得的是溫熱病,卻被施治以風寒之法,這才是壞症的根源所在!”

這話一出,彆說王元,一張臉迅速漲紅,連林奇也是微微搖頭,露出不以為然之色。

“你這後生,你懂什麼?怎的在殿下麵前胡說八道?”王元強壓下怒氣,勉強道,“溫熱病就是風寒之屬。《素問》裡講,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難經》中也雲,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施救,何錯之有?”

蕭琅對醫書也是有所涉獵。方才他隻聽繡春說太醫可能誤診,並未詳問。此時才知她所指的“誤診”是何意,不禁也看向了繡春,目光略帶訝色。

繡春道:“傷寒與溫病,看起來病人症狀相同,都是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少汗,但傷寒者,舌苔薄白,脈象浮而緊,而溫病卻不同,舌尖邊赤紅,脈浮數。”她指著診療記錄,“王大人,這份診病記錄中,您十分詳儘地描述小郡主發病初期‘舌泛紅,脈浮數’,加上你使用麻黃湯、桂枝湯辛溫解表,不但無效,反而令小郡主出現壞症,這就說明小郡主得的是溫病,而不是風寒!”

王元豈容自己醫術被一個少年這樣汙蔑,顧不得魏王在側了,瞪大了眼,怒道:“什麼意思?你是說我診錯了病?用錯了藥?”

繡春道:“確實。治療傷寒之初,必須辛溫解表,而治溫病,隻能辛涼解表。這兩種病,外感起源不同,一寒一熱,治法也是完全不同……”

“簡直是胡說八道!”王元激動地打斷了她的話,辯解道,“照你的意思,從古至今,所有醫書所言和醫生診治都是錯的?你是金藥堂的什麼人?為了脫罪,竟敢如此大言不慚!你當太醫院裡所有禦醫都是無知庸醫?”

“王大人,我並無此意。《素問》《難經》自然是醫書典籍,咱們也可以把溫病歸入廣義的傷寒之中。但這兩種病,確實不能混為一談。倘若你願意聽,往後我很樂意再詳細與您探討。”她轉向了林奇,“林大人,小郡主此刻如何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