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主動給出去的,又豈會沒有一點防備(1 / 2)

李元吉目光火熱,報紙的想法,也是出來不久,現在他也顧不得還沒有完全完善的缺陷了,先試著搞起來,再慢慢完善。

輿論的重要性,李元吉很清楚,而除了輿論,便是便於政策的執行,以及樹立強大的信心觀念。

這個報紙,不像之前的邸報那般隻針對各級衙署,而是針對天下所有人的,讓天下人都知道一些實時發生的大事。

在之前,邸報便一直存在,邸報又稱朝報、條報、雜報,據說邸報是在西漢時期開始實行,但是否在西漢就開始有,還沒有準確定論,反正新聞史研究工作者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能夠有證據表明的是,唐初時期就有邸報的存在,有明確證據支撐的。

李元吉也知道大唐是有邸報的,準確來說,這玩意在現在不叫邸報,叫文書,邸報是在宋朝時,才出現的這個名字。

大唐每個道,在長安都有辦事處,一些決策、政策,下達地方就是通過各道在長安的辦事處的人,將這些傳回各道,然後再向下各州、各縣進行宣讀。

這個邸報,不對,是文書,是可以供各級衙署直接進行觀看的,除了政策的下達,還有官員的變動,以及發生的一些時事,各個辦事處都會選擇錄入一些,傳回各道。

如今的文書,有類似報紙的基礎,卻又完全不能當做報紙來看待。

而如今李元吉提出的,就是完全不同,覆蓋的人群,就完全不一樣。

報紙想要投入到使用之中,除了要有印刷術,還對驛道要有要求。

因為報紙是給天下人看的,基數必然極大,一份報紙的篇幅就不小,若是人為抄錄,李元吉得讓幾千上萬人來抄寫才行。

而即便有印刷術,紙張也是有著要求的,就比如大唐的紙張,隻有宣紙才適合印刷,大唐如今的皮紙與麻紙,根本無法印刷,麻紙就不用說了,皮紙印刷出來的,都模糊不清。

至於使用宣紙印刷,宣紙的製造成本又太高昂,所以如今的大唐,李元吉即便把印刷術已經公布天下,但想要大規模應用都不可能。

這也是他當初將印刷術放出去增加自己聲望,卻又不擔心的重要原因,這個印刷,隻有皇宮以及那些大世家,才勉強能用,有那個資本用。

他能能主動給出去的好東西,又豈會沒有一點防備。

而驛道也是尤為關鍵,一旦報紙印刷出來,就需要運送到各府、各州、各縣,驛道有修建,那麼送到的時間就快,要是道路不好,像那些偏遠一點的地方,今年的報紙,估計要明年,那些地方的人才會收到。

驛道的修建完成,意味著可以使用快馬進行運輸,加上他大力發展水運,水運也會是一個非常不錯,且又相對節約成本的運輸。

如今這兩項基礎的,李元吉這裡都已經能夠解決,報紙的使用,是擁有基礎條件的。

一旦報紙運用,到時他這裡實行什麼政策,天下百姓自己都能夠通過報紙知道,下麵的那些基層官吏想要蒙騙百姓,無疑更加困難。

而且還能督促各地基層官吏實行政策,而不會出現什麼一些地方無視朝廷的政策的事情,即便還有,都會大大得到降低,真正的做皇權下鄉。

李元吉如今雖然不是皇權,但也是王權,在他封地之內,跟皇權,又有什麼區彆?

而百姓隻要知道,官府有沒有按照政策行事,百姓同樣也可以向上報官的,甚至是直接報到他這裡來。

包括這次發生的這些事情,恐怕都不會再次發生,尤其是這次對這些官吏的處理,到時公布天下,天下百姓見到,隻會更加歡喜鼓舞,會對他更加認可。

又比如倭國如今納入他的封地之內,他對大唐取得了大勝等等,都可以寫入報紙,讓所有人知道他如今實力的強大,以及疆域的再次擴大。

報紙能夠用到的,還有很多,李元吉一時間想到的,都有無數條。

岑文本聽著李元吉所說的報紙,整個人都陷入了沉思,他沒有李元吉想得那麼多,如今雖有文書,但報紙這個新興事物,岑文本從未了解,暫時也想不出更多可以運用的。

岑文本所想的,是李元吉現在已經提出來的這些。

岑文本皺眉思考著,李元吉也沒有去打擾,此刻他自己都在頭腦風暴,哪有時間去打擾岑文本。

過了許久,岑文本緩緩回過神來,目光火熱的看向外麵。

“楊統領,請進殿中一見。”

聽著岑文本的聲音,李元吉回過神來,看向岑文本的目光滿是疑惑,這事叫楊建河進來做什麼?

很快楊建河滿臉疑惑的走進來,岑文本當即道:“楊統領,稍後我與大王之間的交談,你一字不落,全部寫出,可否?”

楊建河沒有回應,而是看向李元吉,岑文本如今雖然是李元吉之下權力第一人,岑文本想要調動他,還不行。

李元吉這個時候也是知道岑文本想要做什麼了,隨即看向楊建河。

“去將林軒叫來。”

楊建河拱手下去,李元吉隨即看向岑文本。

“林軒為王宮屬官,是從長安跟本王一起過來的心腹,如今為舍官,就由他來記錄吧。”

不一會的時間,林軒到來,李元吉讓人拿來紙硯筆墨,也就是文房四寶。

李元吉隨即示意岑文本,岑文本見狀,才緩緩開口。

“大王,此所謂報紙,臣雖不知具體為何,但從大王所言,臣已有初步了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