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民意與指標,誰為重?李元吉的蛻變(1 / 2)

海康,王宮大殿之內。

聽著岑文本查清了這次萬民請願的原因,頓時一臉嚴肅,心中則更是有些憤怒。

無論什麼原因,雷州府、廣州府、南州府竟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就不可原諒。

這三個府,作為原本嶺南之地,是最早開始發展起來的,哪怕就是原本同為嶺南之地的交州府與柳州府,都沒有這三個府的發展好。

尤其是雷州府,他的王宮就在雷州府的,雷州府作為絕對的發展中心,比起廣州府與南州府優越了太多,加上他自己就在雷州府,然而沒有想到在雷州府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李元吉一臉肅然的看向岑文本。

“先說說雷州府是怎麼回事,本王可是好奇得緊。”

岑文本臉色同樣不好,在雷州府出現這樣的事情,他同樣也有絕對的責任,而他更是沒有想到竟然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大王,這次百姓請願,雷州府主要出現在兩地,分彆是岡州,以及高州。

兩州靠海,不少人靠下海捕撈魚獲為生,因為在岡州與高州交界處修建港口、碼頭的原因,兩州的發展,都迎來了很大的提升。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當初港口、碼頭的批複修建,是臣親手過問的,也帶動了兩州沒有靠海的百姓的貿易發展。

然而隨著貿易的增加,往來商人增多,逐漸成為北上航道,去往廣州府、琉州府等地的中轉站,不少百姓都見到出海經商的繁華,便是生出了想要出海經商的心思。

但出海經商首先需要足以遠航的船,這個船,在民間沒有人會製作,隻有航船局才能製作,百姓便是向杜陵、南巴兩縣縣府提出這個建議。

因為權限問題,這個事情兩縣府都無法做主,便是將此提議提交到兩州刺史府。

而這個事情的最終原因,就是出現在刺史府。”

聽著岑文本說到這裡,李元吉心中也是略微好受一些,起碼來說,最下麵的縣府那一層,還沒有腐爛。

縣府那一層,是最接近百姓的,隻要縣府這一層沒有問題,那總的問題還算是可控。

岑文本停頓片刻,接著道:“其實說到這裡,還涉及到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每個州,臣每年都會劃分荒地開墾的數量,以及根據每個州現有耕田數量,每個州必須要保證最低的耕種數量。

除此之外,百姓人口數量增長、稅收增長、道路修建、河渠堤壩修建等等,都有指標要求。

而問題就出現在這裡,這次想要出海經商的百姓不少,岡州刺史劉繼、高州刺史陳斌,他們兩人認為一旦這麼多百姓出海經商,將會帶動更多的百姓都選擇出海。

一旦形成這樣的趨勢,那麼今年以及後麵的荒地開墾指標,以及耕地耕種指標,包括道路修建等等指標,都會受到影響。

至於經濟指標,哪怕沒有這些人出海經商帶來經濟增長,臣給下去的指標,也足夠兩州正常完成。

正是基於這一點,劉繼與陳斌兩人選擇將此事對上隱瞞,對下則是拖延。

今年正好是劉繼與陳斌兩人的三年考核期,兩人都想在其他各項指標達標之後,再來解決百姓想要出海經商的問題,隻要今年他們能夠繼續達標,那麼兩人都會被調入王府。

這是兩人的供詞,臣已經多方調查,凡是涉事之人,都有記載。”

李元吉看了一會,便是將折章丟在一邊,雷州府發生的事情,李元吉一時間都有些複雜,劉繼與陳斌兩人,說他們不好嗎?

沒有達到那個程度,沒有去貪,也沒有任人唯親,更沒有欺壓百姓。

而且各項指標都能完成得很好,岡州與高州的發展,確實都非常好,百姓的生活確實要比之前更好,這是事實。

但要說他們好嗎?

起碼從這件事而言,不好,為了自己的前途,將百姓置之一旁,對上還要進行欺瞞,對下拖延,這是一個優秀的官員嗎?

指標這個事情,是他早早就提出來的,那就是各府的發展,不能是盲目的,不能是沒有任何目的的,更不是喊出來的口號,唯有做到指標,隻有指標達到了,那就是真的在發展進步。

每個州的指標,首先會由各府提交到海康來,然後岑文本會進行查閱,若是指標明顯過低,亦或者明顯過高的,岑文本都會進行重點關注。

當每個州的指標定下之後,最後還要彙總到他這裡來,由他批閱,蓋下印章後,再行宣讀,傳遞給下級府、州、縣,最後才開始進行實施。

每一項指標,除了特有的一些,其他的一部分指標是不固定的。

例如荒地開墾,耕地種植麵積,人口增長,經濟增長,道路修建等等這些指標,則是固定指標,就是每年都會有的,隻是增長的數量有區彆。

而像耕地種植哪一些,河渠修建,河道疏通等等,這些則是不固定指標,有的今年有,有的明年就沒有,這是根據各州向各府提出各州的根本情況,由府核定,交由岑文本審閱,然後進行抽查,確定各州的情況都為真實後,而針對性做出的指標。

李元吉製定的這個指標,就是因為他這裡的人才沒有大唐豐富,許多人不知道該如何發展,完全無從下手,他不得不將這些事務細致化,這樣下麵的官吏隻需跟著指標走,實際上就能達到發展的目的。

這個指標的製定,當初可是沒少耗費精力,當然主要是岑文本,李元吉隻是提出這個方向的人,具體如何實施以及劃分,是由岑文本來完善以及完成的。

然而即便是這樣,每年依舊有不少州無法完成指標,而完不成指標,都有相應的懲罰,完成指標者,則是有獎勵。

至於三年的考核期,則是三年指標彙總的考核,完成出色的人,則會升任調離,進入到王府,也就是中樞,亦或者升任府長。

陳斌與劉繼,正是因為達到第三年的考核期,他們兩人原本就是兩州刺史,前兩年的指標兩人都已經完成,隻需要完成今年的指標,兩人要麼就會升任府長,要麼就會提拔到王府。

而這件事的因果,就是出現在這裡,兩人都不想讓這最後一年的指標考核出現問題,導致了問題的發生,這也是李元吉複雜的地方。

這件事如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兩人不處理,以後人人效仿該如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