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種田養崽》全本免費閱讀
攝政王是來國子監找祭酒談事情的。
談的是想要加場鄉試和會試的事情。今年的院試馬上就要舉行了,國子監也要準備再接收一批各地的秀才。
但是這樣的話,鄉試和會試的時間又需要再等上一年。
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都缺人。
打了幾年仗,是真的培養出了一批武將來,但是就顯得文官的稀缺了。
朝中情況還好,關鍵是剛將南邊那麼大一塊驃國的領土打下來,暫時用的交由武將鎮守,扶持了一些在當地有威望的小貴族或士紳接手管理。
一味的因俗而治隻能暫時解決問題,並不是長遠的手段。若是這一塊地域的文化並不能很好的和中原文化交融,一旦發生什麼動蕩,顧不上去交好治理,便又會成為一塊獨立的疆土。
驃國此次來犯,造成的傷亡和財產損失實在是觸目驚心。
攝政王不願意這樣的事情在十年百年之後再度發生,必須得從根源上杜絕這種情況。
除去鼓勵開墾,遷徙民眾,更重要的是朝中要派官員過去。
照著原本的地方行政製度進行劃分,一切依照中原律法管理。
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比較艱難,但是儒法並施,兼修書院。想來隻需要用上十年,便可徹底安定下來。
所以朝中有官員提出想要擴大科舉規模,在幾年之內將三年一度的春闈、秋闈改為兩年一次。三年兩次的童生試改為一年一次。
隻要程序和難度不變,不過是增加幾次機會,更快地篩選出朝廷所需要的人才來。
但是!這套方案,朝中是有人反對的!
以楊瑞棠的父親楊陵和李墨的父親李德文為代表的“李黨”,是主張擴張科舉規模,同時對南方疆土采取文治。
而朝中,薛承道和劉叢父親為代表的“劉黨”,則反對擴大科舉,對南方采取武力鎮壓的方式。
想到這裡,攝政王就忍不住歎了口氣。
要是把祭酒叫進宮來,隻要國子監的馬車穿過宮門,這兩黨的官員在一刻鐘內便會聞風而來。
然後在議事堂吵個沒完沒了。
所以,攝政王特意自己跑一趟國子監找祭酒,圖的就是一個清淨。
他甚至沒有泄露風聲,隻貼身帶了一個侍衛,坐的也是宮裡最不起眼的馬車。
還特意把小皇帝一個人撇下了,就怕朝臣找不到人,打聽著尋出來。
為了避免國子監也有耳目,攝政王提前和祭酒打好招呼,隻是找了一個學正出來迎攝政王。
低低調調的,誰也不知道。
這國子監,是有宅邸改建的。
亭台樓閣,連廊淺池,伴隨著朗朗書聲,行走在花草擁簇的小徑間,不用抬頭都能看見那綴在青瓦上的團團白雲。
實在是個修身養性、讀聖賢書的好地方!
攝政王心情愉悅,這路過的應該是廣業堂,裡麵都是些半大的孩子,齊齊誦讀的聲音頗有節奏感。聽得人不由放慢步伐,跟上那音律的節奏。
鬢邊斑白的博士一臉嚴肅的端坐在書案前,他隻是抬了抬手,讀書聲便戛然而止。
攝政王會心一笑,這是要抽背了。
果不其然,博士一手持著書卷,然後微微抬眼,指了指其中一個學生。
那少年瞬間垮了嘴角,滿眼的不情願,但是動作上絲毫不敢怠慢,恭順地走到了博士麵前。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國子監的抽背,向來就是這樣的直白。博士隨口點一句剛剛誦讀過的文章,就要立刻接上。
若是背得不熟,很難招架得住。
而每每這個時候,博士的手邊就會放著一把黝黑厚重的戒尺。這威懾力可不是一般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