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第九十四章(1 / 2)

“你們師門都姓莫是什麼意思,是隨了誰的姓?”雲江問。

春信答:“似是第一代的祖師就姓莫。後來我們的弟子大多都是孤兒,所以大家都由師門取名,隨師門姓。”

胡碟眉頭蹙得更深:“第一代的祖師……淨巍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建立的?”

春信有些不明所以,但還是如實說了:“大概也就是與大昭建國差不多吧。”

胡碟與雲江對望:“大昭開國之時的莫家,原來就是淨巍宗。”

雲江有些惋惜道:“是啊,我這也才想起當年母師說過,莫家退隱江湖,是退出朝堂成為江湖組織了。”

“四姓起義之時,趙家組織起南邊大量的土地,負責統籌軍備及錢財,從那時起便掌管著財政大權,以至於今天仍然製霸著朝堂;謝家則負責戰略布置,與敵友談判,呼風喚雨最得民心;莫家軍由淨巍宗祖師招買民間兵馬而來,帶頭衝鋒陷陣,最後戰勝之時已經不剩多少人了,杯酒釋兵權之後,莫家創立了淨巍宗,退隱江湖;剩下一支娘子軍,當時負責在後方招兵買馬,實則也是主要的戰鬥力,隻是在後來因為是女子,所以被隱去了姓名,人們連名字也沒聽說過了。”

胡碟道:“原來繞了這麼大一個圈,淨巍宗就是當年的莫家軍啊。所以謝明乾一個皇子,會到淨巍宗去,也就說得通了。”

春信檢查了一番陳祥,見他還未醒,後怕道:“這些都是不許提起的往事,你倆倒是講得順暢,停都不帶停的呀。”

胡碟直直地望著蔣玉蓉,蔣玉蓉立馬捂住嘴:“我的嘴可嚴了!你們繼續,不用管我!”

胡碟笑對春信道:“看吧,這些話你知我知,又沒有外人,說說也無妨的。”

春信從善如流,立馬表現出了興趣:“那你繼續說,為什麼皇帝會送皇子來淨巍宗?”

胡碟一看,馬車上除了那個昏睡的人之外,都悄咪咪豎起了耳朵。

她無奈道:“因為當年淨巍宗退隱也是有條件的,淨巍宗祖師是個不喜殺戮之人,他的夢想便是天下海晏河清,對於武藝,也是希望能武力保護百姓。所以那時便與皇帝有了個約定,每代的皇子之中,要送一個人上淨巍宗的山門,傳習武藝,成為武將保家衛國。”

“大昭的皇帝向來忌憚武將,自然而然,送到淨巍宗的皇子必定失去了繼承大統的可能,所以曆年來,選擇送哪個皇子上山,都成了皇帝們不得不麵對的難題。”

春信道:“所以大師兄不是因為被皇帝不喜而故意送上淨巍宗的,而是按照約定,不得不這麼做!”

“沒錯。”

春信咂咂嘴:“實在有趣,跟話本一樣有趣。”

馬車晝夜不敢停歇地向前進著,如同馬車上的人一般,因為心中的振奮與激動而難以平複。

一個陽光灑落道路的早晨,馬車緩緩在南都城門前停下。

胡碟正襟危坐,捏緊了衣角,目不斜視,如一尊雕像一般有些難以動彈。

南都的男人沒什麼好怕的,可是她緣何如此緊張呢?

她撩開窗簾向外看,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可是一切好像都不同了。

因為這一趟離開,她親眼見到了很多,也明白了更多,有些見聞,書中不曾有,南都也不曾有。

南都城門處有一高塔,從城門下看去,高聳入雲,卻有些陰冷。

此地是為困住高貴妃魂靈所駐,層層封鎖,不得進也不得出,常年有高僧駐守,僧人糧食耗儘精力耗竭之後,再換一批新人進去。

每年隻有皇族祭祀之日,才能開啟塔門。

據說是為了長明燈不息、誦經聲不斷,否則妖妃亡靈逃出,大昭百姓不得安寧。

胡碟望著那青灰色爬滿青苔的塔,心下歎息。

逝者該超度送往才是,卻被困在此處,何來害人之說,何其荒謬。

《道德經》中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她此刻忽然有些明白了。

有些東西得親自去看看。

從今踏入南都,再不問值不值得。

-

過城門後往裡行了一段路,便至梧桐蒼翠的小巷旁,各人去往何處成了難題。

胡碟首先關心案子和證人:“陳仵作應要按照幽王的需求去做人證,怕是該去方便幽王來消息的地方。”

陳祥在快到南都的時候便醒了,昏睡得暈暈乎乎的,這會兒子隻知道抱拳道:“各位大人說了是,隻要能保證我和表妹安全,我們聽從調遣。”

春信則想著自己該跟著誰的事:“我對你說的沒意見,按理說陳仵作可以先回幽王府,那裡是幽王的家。不過我和守一呢,還是要跟著胡大人,否則的話我們不放心她的安全。你說對吧守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