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人文地理(1 / 2)

東直門火車站。是這次李子航一夥人行程的起點。

東直門城內,各種驢車,馬車,三輪板車。排著隊等著接活。城牆內也是熱鬨非凡,賣鹵煮火燒,豆汁,燒餅,大碗茶。各種小吃不計其數。扛著稻草棍,賣冰糖葫蘆的。

吆喝擦皮鞋的,賣香煙的,賣香皂,賣頭油膏的。見到人,就上前問候要不要他們的商品。還有拉客住宿的。

來往的旅客也是滿臉疲憊,城外一片黃土地,來往行人也是風塵仆仆,身上沾滿了灰塵。這年頭出趟遠門,真不容易。

就李子航這趟回江南認祖歸宗的行程,也是千難萬難。

先從四九城坐火車到津門,再坐輪船去魔都。從魔都坐汽車去姑蘇。估計搞不好還得坐牛車。

九轉十八彎,漂洋過海,穿山越嶺。

李子航穿過城門洞,看著古老,氣勢恢宏的箭樓,翁城。心中不免一陣可惜。

四九城的城牆,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它見證了明清兩代的曆史滄桑和帝王將相的興衰更替。

箭樓建築規製,實為將兩座城門箭樓垂直相接,為重簷歇山式,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堡壘式建築。

戧脊垂獸為五個。角箭樓坐落在高十二米、底邊長40米的城台之上。

樓體沿城台外緣而建,箭樓外側兩正麵和兩側麵均辟有箭窗,上簷下1排,重簷下3排。正外麵每排14孔,兩麵共112孔;側外麵每排4孔,兩麵共32孔。全樓總共144孔。

古城牆高聳入雲,氣勢磅礴,仿佛一道天然屏障。遠眺城牆,宛如一條巨龍貫穿整座城市,具有難以言喻的震撼力。

可惜啊,可惜~

李子航,不用拿行李。就拿著照相機一頓拍。想把這個時代的烙印,永遠留在照片中。

“孫子,彆拍了。趕緊走。一會彆耽誤了火車。”

“知道了奶奶。我再照一張。您等等我~”

這次去江南祖籍,就李子航一家三口,再加兩個隨從。

走的時候,小雨水眼淚巴巴的看著爺爺奶奶。哄了好一會,才安撫好那小妮子。

這次回祖籍,真不適合帶上她。不然奶奶早就把雨水帶到身邊,跟著去了。

火車站內,他好奇的看著老式候車廳,這比電影電視劇裡的場景,更有畫麵感。畢竟是親身體驗的。

不到一刻鐘,火車的轟鳴聲,冒著白色的煙霧,猶如一頭怪獸緩緩而來。

這種火車他第一次見。前世再落後的綠皮火車,放到現在估計也是最好的。根本不能比較。

老爺子買的是2張高級包廂票,一節車廂,隻有八個包廂。

包廂內,2張床鋪、固定桌椅,一應俱全。

坐在包廂裡,李子航一開始對什麼都感興趣。但沒過幾分鐘,就索然無味。

慢,太慢,非常慢。火車時速按他自己估計,最多一小時60公裡的時速。

火車一路上轟隆轟隆,噪音大的很。吵得他腦瓜子疼。

看著窗外,到處是農田,和光禿禿的山林。索然無味的風景看一會,就讓他睡著了。

“孫子,醒醒~到站了。”

奶奶輕輕的拍了拍李子航的臉。

被叫醒了的李子航,迷迷糊糊。揉著眼睛。迷茫的看著奶奶。

“我的好大孫呦~你是上車就睡。一路上都不帶醒的。”

“奶奶給你,擦擦臉提提神。過一會就到津門了。”

“奶奶,幾點了?”

老爺子這時插了句嘴:“快十二點了。等下到站,先找個地吃飯。你們把東西收拾一下。彆落下什麼。”

李子航算了一下時間。好家夥,從四九城到津門一百六十多公裡的路。硬是坐了四個多小時的火車。

老爺子邊走邊給他,介紹起津門火車站的曆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