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第二六四章 算計(1 / 2)

風銘站在遠處,目睹齊禦風等人抓走天鳴小和尚,怒不可遏。

但他很明白,隻要出手,要麼暴露量天峰上的陸、張二人,要麼過早暴露青雲門。

無論哪種情形,他都將直接與齊、白二人正麵交鋒。

彆人不知道風銘的行蹤,師父清清楚楚。

萬一失手打死他二人,到師父那兒也是不好交代。

風銘隻得暫回青雲門,另想他法。

眾弟子擺滿一大桌豐盛的年夜飯,與師父“大明居士”圍坐,共享天倫。

三弟子慕仁清、五弟子陸陽、七弟子石昊、八弟子羅鋒都是嗜酒如命。天香樓訂來的年夜飯太過豐盛,眾弟子吃喝之下,一場大醉便降臨。最後,隻得他這個師父親自抱著他們回房,各服一粒“洗髓丹”,讓他們在酒醉中安然入睡。

這“洗髓丹”因靈材之故,乃是二品靈丹,對眾弟子來說,已然具有逆天改命之效。

然而,若能得到“龍髓”與四道靈紋的“補天芝”,此丹將晉升為七品靈丹,成為世間真正的“仙丹”。

在夜色漸濃的青雲門,燈火輝映,成為福城中萬家燈火的一分子。

風銘獨自坐在窗前,心中思緒萬千。要得到“龍髓”與“補天芝”,比登天還難。

“龍髓”,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了,在人族無節製的捕殺,那些擁有龍族血脈的異獸,早已滅種。如今隻能前往異界尋找,可人族古賢堵上了那些異界的出入口。

“補天芝”,就更難了,唯有找到“翡翠之樹”,才有可能找到。傳聞,那棵樹在十大天界的“仙界”中。

夜深人靜,星光點點。

風銘不由得想到天鳴小和尚,臉色漸漸沉下來,自語道“親自動手殺你二人,我無法向師父交代。那麼,不親自呢?”

他計上心來,決定用“鎮魔爐”,殺死齊禦風與白蓮,為師門儘早除去兩大禍害。

大年初一,天氣陰沉沉的,比往年要冷上許多。

“第十一個年頭了。”

風銘計數著自己的修煉時光,隻見許青與雲礎走進青雲堂,二人神色慌張,便知有大事。

許青道“師父,聽人說,淩晨醜時,許多修士齊攻棠園,殺得血流成河。”

風銘呼地站起來,肅然道“此消息可靠?”

許、雲二人從未見過師父如此緊張,皆是一愣神。

雲礎輕聲道“師父,可靠。聽人說,鎮魔爐藏在棠園,由昆侖劍宗與魔教聯合開發使用,正妄圖對正道進行毀滅性打擊。”

“真是快啊。福城中有高人。”風銘緩緩坐下,苦笑著搖頭道,“為師剛打探到鎮魔爐的消息,便讓人捷足先登。唉,可見,我們與鎮魔爐無緣。”

許青道“師父,昆侖劍宗與魔教是什麼?是跟咱們青雲門一樣的修真門派嗎?”

風銘道“為師也不大清楚。隻是早年遊曆江湖時,聽人說起一二。那昆侖劍宗,原本是與當今四正名門並駕齊驅的修真大派,那時候尚是五正。如此大派,卻在一夜之間被覆滅,而此事已過去近千年了。”

許青張大嘴巴說道“嘖嘖,那是什麼樣厲害的門派。”

他想表達四正、五正是什麼樣的門派,又想表達什麼樣厲害的門派能覆滅昆侖劍宗,一堆兒想得太多,話便說到一堆兒去了。

“昆侖劍宗,最早叫昆侖仙宗,以修行仙術為傳承。大約是六千年前,門派中誕生出一支‘劍修’,從此便有了‘劍修’與‘仙術’兩脈傳承。久而久之,兩脈傳承互相征伐,互為仇寇,互為邪魔外道。”風銘歎了口氣,肅然道,“一門一派的創立,需要耗費多少英雄豪傑的心血,日複一日的沉澱,建立底蘊。昆侖仙宗,一度風頭無兩,最終湮滅在歲月長河中。難免令人唏噓。”

許青與雲礎聽得出了神。

風銘察覺異狀,道“你們十二人,已有爭執?”

許青一抿嘴,閉口不言。

雲礎心中頗為焦慮,他向師父述說了青雲堂內的情況,尤其是七師弟和九師弟之間的紛爭。

風銘聞言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後說道“千人千麵,萬法萬象。每個人對道的理解都有所不同,這本是修煉之路的一部分。但若是紛爭不休,倒是有些不妥。”

他決定在明日卯時,召集眾弟子到青雲堂,進行一番考較,以消除眾弟子修煉時產生的諸多歧義。

次日,卯時,眾弟子早早便聚集在青雲堂,恭候師父訓話,考較修行。

風銘端坐堂上,凝視著眾弟子,目光中充滿了慈愛與嚴厲。

他從容地詢問每位弟子的修煉情況,細致入微地了解他們的悟道心得。

特彆是針對七弟子石昊和九弟子嶽斐,聽他們對於“一劍開天門”修煉的看法和體會。

石昊道“師父,弟子認為‘一劍開天門’應該以力證道,力量是主,煉氣是輔,隻有強大的力量才能戰勝一切。力無窮,方能使天地之間唯有一劍。”

嶽斐則堅持道“劍術的威力不僅僅來源於個人的力量,更要結合自然之力,以劍禦天地之間的法則,道法自然,方能達到無上境界。”

風銘靜默片刻,他深知每個人的修煉之路都是獨特的,不能簡單地將道理強加於人。

然而,也不能讓他們陷入紛爭之中,失去了前行的方向。

他沉聲道“‘一劍開天門’乃是為師傳法中的入門初基,無窮奧妙,在於個人的修行領悟。”

他將自己悟道的一些心得分享給眾弟子,強調“千人千麵,萬法萬象”,又補充“大路千條,殊途同歸”。最後,風銘告誡眾弟子,要以昆侖劍宗引以為戒,各有主張,固然沒錯,但絕不能有門戶之見,互為邪魔。眾同門之間,理應取長補短,和諧相處。

眾弟子皆誠心受教。

青雲門中的門規、弟子們的修煉課業,一應事務無不井然有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