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老朱紅眼,若敢阻撓大明得此神果,咱(2 / 2)

“這麼看,朕解除大明海禁,命鄭和下西洋還真是走了一步好棋。”

朱棣臉上掛著笑容,意味深長的看著朱高熾:“太子,你不是常說,朕派鄭和下西洋浪費國力嗎?如今看來,是你這個太子錯了。”

“父皇教訓的是。”朱高熾笑著道:“是兒臣目光淺薄,不明白父皇的高瞻遠矚。”

朱棣聞言心情頗為舒暢。

朝堂中,關於下西洋的質疑聲不少,覺得他朱棣是在白浪費國家的錢。

事實證明,他做的沒錯!

內外友好交流,親如一家,弘揚大明國威,哪個不是影響深遠?

況且正因他下西洋的國策,才有的大明寶船,才有鄭和這樣經驗豐富的航海家。

正因如此,前往呂宋尋找神滕才更有把握,要不然光是打造寶船,培養航海人員又不知道得幾年。

但尋常神滕時不可待,饑荒中的百姓可等不起,自己更等不起!

……

【這事啊,得從明朝萬曆時期說起。】

【當時有個叫陳振龍的福建讀書人,因屢次考舉不中,便有些心灰意冷,於是索性不考科舉了,跟著老鄉下南洋經商。】

【陳振龍隨商隊來到菲律賓,呂宋島東岸的馬尼拉,在這裡,他見到了漫山遍野的紅薯田,人生中初次品嘗了紅薯,感受到了紅薯獨特的清甜香氣,和令人滿足的飽腹感,紅薯便給陳振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後陳振龍了解到,紅薯不僅種植方法簡便,扔到地裡就長,還不挑地,就算不下雨不施肥也能活,具有耐乾旱耐貧瘠易移栽易繁殖的特點,營養豐富,味道甘美且產量極高。】

【聯想到家鄉連年災害,百姓飽受饑荒,糧食短缺,困苦不堪,陳振龍當下便決定,一定要把紅薯這種作物帶回家鄉推廣,讓所有人都能吃飽肚子,不再受饑餓之苦。】

【然而當時呂宋把紅薯視為‘國寶’,嚴禁出口。】

【麵對各個口岸的森嚴盤查,陳振龍和兒子向當地的百姓學習紅薯栽種養殖方法,向當地百姓求教,等待時機。】

【萬曆二十一年,陳振龍第一次把紅薯藏在箱子裡,被發現後海關沒收了紅薯。】

【第二次,他把紅薯滕給編入了藤欄中,但還是被查出來了,陳振龍也因此被毒打了一段,險些被關進大牢,好在最後他用儘關係花了一大筆錢財,才順利脫身。】

【不甘心的陳振龍決定再嘗試一次,這次他想出了一個妙招,將紅薯滕纏入到船隻的吸水繩中,同時將繩子故意弄臟,用來掩飾。】

【靠著精心的偽裝,陳振龍終於成功躲避過海關的檢查,踏上回福建老家的旅途。】

【經七天七夜的航行,終於有驚無險地將紅薯帶回福建。】

【回到家以後,陳振龍立刻著手在自家附近試種紅薯。】

【這一年大旱,五穀欠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