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發展方向(1 / 2)

“本官已經不再兼任禮部尚書,就事論事還有錯了?我等為上者,不考慮下屬感官,如何能上下一心,治理國家,為君分憂。”郭衍也不是善茬!反應非常快,立刻給自己找了個安全的正確的高地。

潘季馴哪裡管他那些彎彎繞,你多路來,我隻管盯著一路去。

“可笑!朝廷的撥款上下分潤,還真是上下一心。分了錢不好好做事便罷了,誰好好做事,便如瘋狗盯著做事的人咬。”

郭衍有點遭不住了,指著潘季馴道:“你怎麼可以憑空汙人清白?今天拿不出證據來,本官絕不罷休。”

“要證據,好辦啊,審計司才成立,一時半會沒業務,進駐禮部查賬就有證據了。”

“你,無理取鬨!”果然被打的潰不成軍,不是自己不強大,而是對手豁出去了,直接掀桌子。

這話誰也不敢接,今天能審計禮部,明天審計到誰的頭上還真不好說。難怪陛下要搞出這麼一個部門來,就是要給官員脖子上套枷鎖。

“好了,都彆吵了!同朝微臣,當著陛下的麵,失了朝廷重臣的體麵。”首輔孔照扛不住了,趕緊出來和稀泥。

承輝帝似笑非笑的看著這一幕,覺得非常有趣。潘季馴為何發飆,三位閣臣應該是最清楚的,且不說他此前修河的款子到手少一半,就說此次賊寇入侵和通州大火空出來的位置,他們是基本沒怎麼給彆人留下,事功派一根毛都沒撈到,潘季馴積累的怒火徹底爆發了。

排排坐,分果果,你們吃相太難看,就彆怪人家潘季馴暴走。彆的事情不好說,趕上牽扯到賈璉,不抓住機會搞大,多年的官白當了。

說起這個事功派,在朝廷裡真屬於另類少數派,強調實乾,隻會做事不會做官的一群牛馬,說起來都是眼淚。

以前沒有足夠地位的領頭人,如今潘季馴入閣了,說明陛下重務實,什麼這個派那個係,忍你們很久了,當著陛下的麵,有機會自然要乾一票。

孔照見皇帝不說話,潘季馴還不肯罷休,依舊站著怒視郭衍,隻好繼續:“袁清和確實太死板了,不適合外事工作,去翰林院修書吧!”

承輝帝還是不說話,好像一副我不在的架勢,梁道遠見狀便起身附和:“英吉利西洋第一強國,理應給與足夠的尊重,賈璉所言在理。”

郭衍見狀知道沒法繼續了,其實他真沒給賈璉添堵的意思,無非是借題發揮,但潘季馴說的,也未必不是真相。

“郭某附議!換個人也好!”

潘季馴見此便落座道:“在下保留意見!要我說啊,禮部還是彆摻和進此事接待事宜為善!”

言下之意,換人的事情與我無關。但,你們把袁清和從禮部弄走,誰來接攤子,這事情我很關注。

“禮部指導鴻臚寺外事工作,乃是祖宗法度,怎麼可以隨意改動?”梁道遠陰陽怪氣的說話,其實他才是今天看潘季馴最不順眼的。畢竟朝廷官員補缺,吏部話語權最大,梁道遠占的便宜最多,他也知道為何潘季馴要突然搞事。

就在潘季馴準備反駁的時候,承輝帝突然咳嗽一聲,眾人立刻安靜的針落可聞。梁道遠頓時一頭冷汗,壞了,不小心誤傷了陛下。

要說改變祖製,承輝帝可沒少乾啊。

“朕以為,潘卿言之有理,今後外事接待,禮部就不要摻和進去了,幫不上忙儘添亂!”

承輝帝一番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給四位閣臣都乾麻了。即便是潘季馴也在心裡吐槽:我就是隨便說說,您居然當真!

詭異的沉默持續了十幾秒之後,孔照艱難的起身,眾人跟隨,緩緩開口:“陛下乾綱獨斷,臣等無異議!”x4。

儘管已經事實上的大權獨攬,承輝帝每次遭遇這種情況,還是會有一種爽翻的感覺。力排眾議,一言而決,這才是皇帝獨有之爽!

皇帝先走一步,剩下四個閣臣麵麵相覷,今天算是全都栽了。回去還要乖乖的起草文書,上呈皇帝用印,確定改變一項製度。

這等於是削弱了禮部的權利,原本涉及到禮法禮儀這一類事情,禮部都是有權參與的。

內閣被迫挑頭玩這麼一出,不但要被禮部罵,還不能甩鍋給皇帝,憋屈,太憋屈了!

老潘也是一臉的黑雲,今天的事情,肯定要背鍋的,是他隨口說禮部彆摻和,儘管特指了這一次,但皇帝不管啊。

梁道遠突然嗬嗬一笑:“都散了吧,還要去吏部看看,哪個官員合適接手袁清和的位子。”

潘季馴聽了手抓茶杯,差點就飛過去砸梁道遠頭上,最終還是忍下來了。

不用問,吏部推薦接任吏部郎中的人,一定是出身事功派。梁道遠要不能給這個黑鍋讓潘季馴戴穩了,他都彆混了。

潘季馴突然覺得,在內閣混,還真不如去修河來的清爽。

天津這邊,賈璉接到消息也是懵圈的,袁清和被弄回去事小,今後鴻臚寺屬於一個絕對獨立,對陛下負責,接受督察院監督的部門。

說起來權利是大了一些,但責任也大了很多,出錯少了一個甩鍋的對象。

無論如何,鴻臚寺上下一片歡聲笑語,誰也不喜歡頭上多個爹對吧。

能有這麼一個結果,鴻臚寺上下都認為要好好的感謝賈璉,沒有賈大人這趟差事,這矛盾也不會暴露出來,並得到一個不錯的結果。

少了禮部的掣肘,事情的推進自然加速,半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使團解除隔離,啟程往京城而去。

天津到通州,道路修的很不錯,維護的也比較好,算是本朝比較高水準的道路了。

通衢大道一路往北時,華北平原上官道平直,行進間能看見不遠處運河上的片片白帆,又或是桅杆林立,纖夫的號子很有節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