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兗州刺史曹孟德同樣不可掉以輕心,北部的青州尚未平定,現在據東邊的沿海漁民稟告,他們在東海上見到了一些倭國的船隻,已經有漁民被他們所搶劫。
打造沿海諸縣是吳兄仿照幽州所為,這一年來,不止解決了許多百姓的工作、生計問題,還未我們徐州帶來巨大的經濟與無數的食物。
我們徐州已經抽調了一部分兵力去沿海各縣駐守,以防這些倭國的海盜得寸進尺。
現在我們徐州的兵力已經不多,如果還要南下進攻江東,到時候其他勢力乘虛而入,恐怕難以招架。”蒙恬憂心忡忡的說道。
“蒙將軍、陳元龍所言正合我意,但是如今朝廷派遣使者攜聖旨而至,如果我們不出兵江東,豈不是公然抗旨?”陶謙眉頭緊皺的說道。
“既然朝廷讓我們與荊州刺史劉表、長沙太守孫堅一同出兵江東,不如我們在廣陵造船備戰,等待其他兩路的消息。
如果他們得勝,則江東危急,那時我們趁機出兵吳郡,必定可以一戰而勝。
若其他兩路戰敗或是他們並沒有出兵,我們也能以造船為由,向朝廷說明原因。
畢竟南下江東有長江之隔,如果沒有足夠的戰船,是無法橫渡長江的。”蒙恬建議道。
“現在漢室羸弱,聲望早已不如當年,陛下與朝中大臣亦知道他們很難命令地方出兵。
據我得到的消息,朝廷之所以派遣使者讓徐州、荊州出兵江東,還是因為江東的反賊項羽南下嶺南,占領了南海郡。
為了防止反賊勢力的不斷變大,以及嶺南地區被反賊所荼毒,朝廷才派遣使者前來,他們的主要目的並非是讓我們滅掉江東的反賊,而是想讓我們牽製江東的勢力,避免他們繼續在嶺南擴張。
畢竟項羽等人在江東已經立足兩年,雖然不說根深蒂固,但也是內部穩定,百姓歸心。
剿滅江東反賊最好的機會是他們剛起事之時,現在儼然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張昭挺身而出的說道。
張昭是徐州彭城人,從小便愛好學習,擅長隸書,曾經隨書法名家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與琅琊郡人趙昱、東海郡人王朗互為好友,常常一起談論天下大事。
張昭成年後被舉薦為孝廉,因為東漢中後期政治腐敗,舉孝廉被世家大族壟斷,成為了世家子弟互相吹捧、利用的一種政治工具。
當時甚至出現了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彆居。”
張昭生性正直,為人古板,不喜歡蠅營狗苟之事,於是推辭沒有接受舉薦的孝廉。
後來與王朗一起避居徐州討論曆代君王避諱之事,並寫作成書,受到徐州名士陳琳等人的高度讚賞。
陶謙剛擔任徐州刺史之初,慕名舉薦張昭為茂才,遭到張昭的拒絕,又邀請張昭在其麾下任職,同樣被張昭拒絕。
陶謙認為對方看不起自己,盛怒之下,將其監禁,經過好友名士趙昱的援救才得以被釋放。
吳起改革變法後,徐州的吏治、法律、社會秩序與治安、農業發展、經濟發展全部煥然一新。
張昭見到徐州的變化之後,主動通過選拔的方式進入到了陶謙的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