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鑄炮(二)(1 / 2)

明末問鼎 東仙軒轅 3611 字 2024-06-23

馬一川會這樣問,劉山君也是理解的,畢竟此前還沒有人提出過鐵模鑄炮,既然炮身也是鐵質的,萬一熔鑄在一起怎麼辦?

於是劉山君解釋道:“這好辦,用鐵模鑄造火炮的時候,先在鐵模的內表麵刷上一層特殊的材料,便是用細稻殼灰與細沙泥調製混合,再加水合成的塗料,再給這種塗料塗刷極細煤粉,調製出第二層塗料,然後箍緊鐵模,趁著炮身還紅熱之時,立即清除內壁上的毛刺,便可以得到成品。”

說完,劉山君又頓了頓,才繼續說道:“不過這種塗料各種原料的配比,你們還需要自行斟酌一下,最好多做幾份進行比較,得出一種比例最恰當的塗料。”

馬一川和三名炮匠聞言喜上眉梢,劉山君提出的這種辦法足以稱之為“秘術”,放眼當下,都是工匠們激勵保密的看家手段了,可是百戶大人竟然直接教給幾人,足以讓幾人對劉山君推崇、感激。

其實劉山君所說的這個辦法,在明末已經成型了,明末趙士禎的《神器譜》中就有詳細的記載,在穿越之前劉山君也是詳細閱讀過,因此自然是順手捏來而已。

而《神器譜》雖然在後世受到推崇,但是在眼下明末時代,因為朝廷的無力,以及天下戰火紛飛、邊患嚴重,這本著作卻並沒有傳播開來,許多先進的火器技術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

當然,這種技術在華夏已經早有實操,早在戰國時期,華夏的先民就開始使用鐵範成批鑄造生鐵農具和工具了。劉山君對幾人提到的,使用鐵模鑄造采用的雙層塗料,其實也是對中國傳統鑄造技術的演進,甚至都並非趙士禎首創。

“大人真乃神工,這等手段恐怕就連京師的工匠都不會!”

“大人能將這等手藝傳授給我等,自當是小人等再造父母!”

聽著幾人的恭維,劉山君隻是笑了笑,這些所謂的手藝放在自己這裡沒什麼用,隻有拿出來才能變成火炮,於是繼續說道:“雖然大致的辦法是這樣,但是你們也不要以為鐵模鑄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會很容易。”

首先第一步,要按照所鑄火炮的大小,分五節做出泥模;然後按照泥模節數分製鐵模模型,每節泥模分成兩瓣,用車板旋製內麵,使表麵光潔形狀規整,然後烘乾備用;泥模內放入預製的把手,澆鑄時和鐵模鑄成一體。

用泥模翻鑄鐵模之時,先將炮口那一節倒置在泥質平板上,用泥填充其中一瓣,烘乾後,蓋上泥質平板,將型箍緊,澆注後便得到了第一節鐵模的一瓣。然後出去填充的泥巴,又可以如法炮製,得到另一半的鐵模。這樣一節一節的澆注,才能鑄造成層層切合的整套鐵模。

這其中每一步都要考驗炮匠們的技術,所以說鐵模鑄炮雖然便利,但是其中的技術含量卻比泥模更高。

此時馬一川等炮匠聽完劉山君的解釋,也不禁將劉山君驚為天人,同時心中也更是疑惑:“大人從未當過工匠,究竟是在何處學到這樣的手藝?”

不過幾人雖然疑惑,但是卻不敢詢問,畢竟人家傳授技藝已經是恩賜了,哪裡還能繼續刨根問底?

之前鐵模鑄炮防止鐵模與炮身熔鑄在一起的技藝,是劉山君從《神器譜》中學到的,而之後告訴眾人的鐵模之法,則是參考了後世滿清末年鴉~片戰爭期間,清軍的鑄炮辦法。

當時滿清使用的火炮已經多年沒製造新的火炮了,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區很多炮台的火炮都是幾十年前乃至更早康熙、明末時期鑄造的,陳舊不堪用。這也是滿清兩百多年嚴厲禁絕火器發展,防漢甚於防川的惡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