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鑄炮(一)(1 / 2)

明末問鼎 東仙軒轅 4335 字 11個月前

主事馬一川找來的三個工匠年紀都差不多,劉山君目測大概在四十歲上下,此時站在劉山君麵前顯得很拘束。

“大人,這三人便是炮匠了,當初都在各地兵仗所乾過,請大人示下。”

劉山君點了點頭,說道:“不用緊張,本百戶叫你們來,是準備將你們從火銃區調到火炮區去,從今天開始,工坊會為你們招募夥計幫手,你們三人要跟著本百戶學習如何鑄造火炮,為我廣鹿島儘快鑄造出一批可用的精良火炮來!”

三個炮匠一開始還很緊張,可是聽到劉山君竟然要教自己鑄炮,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難道說百戶大人還懂得鑄炮?

就連一旁的小旗官符宗也很是詫異,劉山君趕來火器工坊,將自己也叫來,路上便說起親衛旗重新整編的事情。

劉山君準備任命小旗官符宗為廣鹿島炮隊主官,從親衛旗中調配四十人作為炮隊炮手。

符宗聽聞心中還很欣喜,可是此時卻有些遲疑:大人真的會鑄炮嗎?

按照劉山君心中的計劃,此番鑄炮以自己改良的一種新型火炮為先,至於此時明軍之中流行的佛朗機炮、紅衣大炮等中型、重型火炮,還是再等等吧,以目前廣鹿島的財力和技術積累,以及韃子留給劉山君的窗口期,這些火炮恐怕是來不及,也沒有能力鑄造出來的。而且這些火炮都有一個共同的弊端,那就是太重了,機動性非常差,這是劉山君摒棄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在劉山君的計劃中,一門新型火炮由一名隊長、一名瞄準及發射手、一名填裝手、一名炮彈手組成小隊就可以發射,符宗手下的四十人就可以裝備十門新型火炮,就目前的局麵來說,也足夠撐場麵了。

“不管是炮隊還是其餘各旗,編製上還是太簡單了,等到下次擴編的時候,要加入斥候、輜重兵、火兵等......”

就在眾人愣神的時候,劉山君的心中則在規劃著之後的種種細節。

一旁的馬一川雖然不是專門的炮匠,但是所謂觸類旁通,對於鑄炮工藝也是懂得一些的,此時聽聞劉山君懂得鑄炮,心中也是稀奇,便抱拳說道:“大人,不如現在咱們就去火炮區那邊,火炮區雖然還沒來得及招募人手,但是一應鑄炮器具已經齊備。”

劉山君點了點頭,便招呼眾人前去。而馬一川擔心人手不足,又臨時從火銃區調了幾個夥計過來幫手,還從火銃區搬來了一些優質生鐵,都是從冶煉工坊送過來的。

此時一切齊備,馬一川便心急的說道:“大人,咱們是不是開始鑄炮?”

另外三個工匠也是躍躍欲試,想看看這位百戶大人會如何鑄炮,與自己所學是否相通。

劉山君見眾人心急,便笑著說道:“鑄炮之前,先請馬主事說說鑄炮的門道吧。”

馬一川說道:“屬下遵命。”

“大人,屬下並不是專門的炮匠,所說也隻是大概:這鑄炮最好應該用銅,如此火炮的壽命才會比生鐵鑄成的火炮長。隻是銅料太貴,還是使用生鐵鑄炮造價低,適合大量鑄造。而且生鐵含硫較少,也很適合鑄炮,所以小人建議咱們使用生鐵鑄炮......”

劉山君聽著馬一川的講解,同時回憶起自己之前看過的一些資料:曆史上大明萬曆四十七年的時候,徐光啟奉命練兵以拱衛京城的時候,就建議朝廷在福建和廣東招募匠人來京鑄炮。崇禎三年,他又自請赴廣州鑄炮,其原因便是:“工匠甚眾,鐵料尤精,價亦可省三分之一……”而在崇禎初年,兩廣總督王尊德一次性就鑄炮二百門。

可見即便到了明末,大明的軍工產量還是很客觀的,隻是各級官吏層層克扣,鑄造出來的火器質量令人堪憂。

此番劉山君準備在新型火炮的炮身上增設炮耳,便於將火炮架設在炮車上,以及調整射擊角度和移動方便,便於在戰場上“走位”。

在來火器工坊之前,劉山君已經畫好了新式新型火炮的草圖,此番要製造的火炮是一種滑膛炮,大體也可以算是一種仿製的紅夷大炮,不過藍本要稍微先進一些,而且重量也更是輕了許多,算是一種“簡略版”的紅衣大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