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昌的消息很重要,憑借劉山君此前小黑山一戰的捷報,東江鎮總兵官沈世魁的名字終於出現在內閣一眾大佬的麵前,朝廷也破天荒的準備加大對東江鎮的支援。
不過劉山君也很慶幸,明白以目前大明朝的實力和執行力,這樣的支援多半是名義上的,真正能夠落實到位的物資和兵力,恐怕不會有多少,而能夠分給廣鹿島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
所以劉山君對於這個情報的後續並不是很在意,反而對謝晉昌這個牙人很好奇,他一個小小的牙人,竟然能打探到朝廷對邊疆軍鎮的策略調整,真是讓劉山君大感意外。
待到送走了謝晉昌,劉山君心中則有了一個念頭:“也許應該將此人招攬過來!”
次日,劉山君便來到火器工坊,經過這些天的訓練,親衛旗將士已經基本掌握了鳥銃的用法,現在也是打造燧發鳥銃的時候了。
可是劉山君剛剛走進火銃區,就聽到幾個工匠的爭吵聲。
“應該用拚接法,雙卷術不行的,你看看軍中裝備的那些鐵炮仗,差不多全都是這雙卷術造出來的!”
“這話就不對了,你自個用拚接法那該是沒問題,可就你一個人能造多少杆?還不得其他人一起造?其他人用上你這拚接法,那出來的可都是次貨!”
劉山君站在門口聽了一會兒,原來工匠們在爭論銃管的製作工藝。
隨著劉山君準備研發燧發鳥銃,主事馬一川便將一些精乾的工匠都召集起來,準備跟著劉山君一起研發,同時也要開始提高產量。
可是一提到產量問題,一眾工匠便分成了兩派,開始爭論了起來,馬一川也勸說不住,隻好坐在一邊愁眉不展。
“都安靜一下!”
劉山君隨即走了進來,眾人這才停止爭論,紛紛起身行禮。
劉山君隨手將自己畫好的燧發鳥銃圖紙遞給了馬一川,說道:“這是我這幾天畫的,燧發鳥銃應該就是這樣的沒錯,你要帶著工匠們仔細琢磨一下。”
“是!”
馬一川興奮的看著圖紙,周圍的工匠也湊了過來,隻見圖紙上炭筆描繪的線條組成了一杆鳥銃,其他地方跟眾人打造的鳥銃沒有什麼區彆,可是在後麵,火繩卻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盒子”一樣的裝置,非常的巧妙。
“這、這是......”
劉山君笑著說道:“這便是放火藥的地方,以燧石擊發點火,便可以發射彈丸,不過具體的一些細節肯定是不合適的,還需要你們加以調整。”
“大人放心,我等一定精心研製!”
有了圖紙,馬一川等人的心中也充滿了底氣,不過劉山君與眾人交談了一會兒,便又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大規模打造燧發鳥銃的話,銃管究竟是用什麼辦法鑄造?
“之前的十杆鳥銃是怎麼造的?”
劉山君好奇的問道。
馬一川說道:“之前用的是雙卷術,因為之前的產量小,所以也就無所謂什麼路數了。可是現在不同,要想批量打造,就一定要多上人,所以工藝路數也就是一個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