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霸氣董事長發飆(1 / 2)

《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全本免費閱讀

鋰電池工廠的建造周期為8個月時間,時間緊迫。

在年前,郝強就委托獵頭公司招聘熟悉自動化設備設計製造的人才,自主研發鋰電池生產線。

研發的重點分為兩部分:

一是電池製造自動化設備,包括正負極片的層疊、電解液注入、封裝等工藝設備;

二是電池模組和包裝自動化設備,包括電池模組、外殼安裝、絕緣材料貼附等工藝設備。

其他工藝設備,要求比較簡單。

該團隊已有30人,主要由自動化工程師、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軟件工程師、工裝工藝工程師組成,每位成員都是行業精英,是公司花了高薪招聘進來的。

一大半成員是名校畢業的,一半是研究生畢業,所有人都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這些人的薪酬總和,要比一般公司的百人技術團隊的薪酬總和還要多。

為了研製先進的鋰電生產線,郝強組建這個團隊,挑選科研成員寧缺毋濫,每個人都親自麵試。

如果試用期間,有不合適的人員,那隻能辭退了。

年後,這些人員已經陸續報到並投入工作中。

為此,公司成立了鋰電生產線研發項目組。

組長暫時由郝強本人擔任,兩位博士和一位工作七年的碩士擔任了副組長,三人各負責一塊大領域,即電池製造、電池模組和電池包裝等三大領域。

這裡的副組長,其實相當於技術副經理級彆。

雖然自主研發風險大,前期投入成本高,但郝強彆無選擇,買不到合適的,而且還貴。

另外,如果直接購買整條生產線,後期的維護成本高,技術條件落後時改造難度大且成本高,效率也低。

像比亞笛發展後期,它的鋰電生產線就是自主研發的。

同樣的,郝強有信心自主研發出來,主要因為他掌握了鋰電池製造技術和工藝,知道什麼樣的設備最合適、最匹配。

目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主持生產線的研發和審批采購。

尤其在設備采購方麵,如果選擇不當,就會浪費大量資金。

比如,選擇機器人時,品牌不一樣,適用場合都不一樣,買回來用不上,再轉賣就會造成損失。

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郝強審閱了團隊挑選的設備清單,率先指出團隊的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