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魚(重生)》全本免費閱讀
明光閣裡,自刑部尚書與卓左將領旨離開後,又重新恢複了寂靜。
現下已經到了午膳時間,陛下卻依舊沒有放他們回去的意思。
陸廷淵端坐上首,一邊喝著內侍送來的養生羹湯,一邊冷冷瞥向底下的一眾大臣。
“拿不出河道治理以及災民後續安置之事的章程來,諸卿便不必浪費糧食了,從爾等口中省下的糧食正好可以用來賑濟災民。”
聽得眾臣都暗暗擦拭著額角冒出的冷汗,默默去瞧最前頭的四人。
帶著眾臣的期許,薑問渠持笏而出。
“回稟陛下,臣認為對於糧食溫飽問題,一是應立即調集富足官倉、義倉糧食運往災區,進行粥賑,先解決災民基本溫飽;二是麵向民眾發起募捐,勸諭富家大戶進行捐贈,或者願意將自家糧食以不高於市價的價格由官府進行有償購買,以賑災民;
對於災民安置,一是采用以工代賑之法,將當地有勞動能力的災民調集起來,投入河道疏通、修建堤壩等工程中去,以勞動換取報酬,此舉於賑務、河工均有裨益;二是對流民進行安輯,傳諭各州縣不得驅趕流民,由各地政府負責分發賑糧,及時開倉行賑,並為其提供短期安置之所,有願歸者,量地遠近,資給路費,再由原籍州縣調用賑銀返還路資,另其複業。三是將義倉糧種無息貸給農民,帶動農民儘快完成春播,務必保證春種,所貸糧種允其次年秋收之後再進行償還。至於賦稅,臣懇請陛下降旨,免除這些災民今年賦稅,以示朝廷之恩。”
語畢,眾臣在心中默默鬆了口氣。
陸廷淵聞言也點了點頭,“薑卿所言,甚有條理,準。不過除了賑濟災民,如今還有一事——”
他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淮河作為大祈第二大河流,近年來有雨必溢,無水不災。一有災害,朝廷便給錢給糧,導致江南官場腐敗橫行,烏煙瘴氣,長此以往,災害便永遠沒有治好的一天。淮河一日不治,則災害一日不能平,治水之事,已是迫在眉睫。含章,朕想委任你為都水使者,前往江南治理河道,你可願意?”
薑問渠拱了拱手,“陛下,臣不才,並不通曉水道之事。不過,臣心中卻有一個人選,讓他去都水再合適不過了。”
“哦?”陸廷淵奇道,“此人是誰?怎麼沒聽你提過?”
薑問渠笑了笑,“臣此行去江南,發現江南官場也並非都是偷奸耍滑、蠅營狗苟之輩,本次賑災過程中,陽州江都縣縣令葉懋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葉懋?這名字朕似乎有些耳熟。”
“回稟陛下,此人正是乾寧元年通過製舉,經陛下親自殿試後進入工部任職的。”
這位叫葉懋的縣令乃是陽州富商葉蕤之子,商為最末流,他本是無緣通過科舉做官的。
但科舉製自訂立以來,一直有一個固有的弊端,即考生重文賦而輕實務,從取得功名進入各部觀政,到真正能獨當一麵處理本部政務,少則需要三年五載,多則十年八載。
科舉製這種取士製度雖打破了舊的門閥製度,讓寒門學子有了做官的途徑,但也極大地限製了一部分真正有能力卻文賦不佳的人進入官場做實事的機會。
於是今上登基後,為了選拔出更多經世致用之材,在原有“常舉”的基礎上,又增設“製舉”,由天子親自殿試,臨時開科,隨意設目,應試之人不拘身份,最後由陛下擇選出每科表現優異者,直接授官進入各部門供職。
這位叫葉懋的官員正是經由製舉才被破格選拔為官。
陸廷淵似乎想起有這號人,“他為何不在工部供職,跑去江都當縣令了?”
“回稟陛下,去年淮河洪水衝垮了原有的大堤,幾條支流一股腦全湧入江都縣,生生辟出了一條新河道。江都作為淮河的入海口,近年又雨水頻發,是以洪澇災害不斷。於是葉懋便自請離京,回到老家陽州出任江都縣縣令,治理洪災。”
陸廷淵點了點頭,“能夠舍棄在京城的大好前程,回老家當一個小小的縣令,隻為治理一方洪災,此人為官之心倒是赤誠。”
說罷,他扭頭看向薑問渠,“此人既能得含章你的青眼,想必必有過人之處,說說看,這次你去江南,他又立下什麼功勞了?”
薑問渠恭首回道:“葉懋此人,乃是陽州富商葉蕤之子。本次災情,陽州江都縣也是受災區之一。作為縣令,葉懋不僅親自為災民分發錢糧,不扣一厘,甚至懇求父母,開了自家糧倉並拿出萬兩錢財賑濟百姓,在一眾隻知道中飽私囊的貪官汙吏之間,便顯得尤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