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關鍵的是,哪個邊關將士用拳腳殺敵?軍中馬、步戰才是中堅,弓箭火器為先。
所以,隻有自覺武藝不行,或者怕受重傷的膽小之人,才在第一輪參加拳腳比試。畢竟刀槍無眼,拳腳相對安全些,最多鬨個鼻青臉腫罷了。
初場主要檢驗武舉個人技藝,基本軍事素養,但也淘汰掉了半數舉子,僅餘五百人。
二場試營陣演練、火器編隊、戰棋兵推等項。
這一場又淘汰了半數,僅餘兩百多人。考完這一場,軍戶出身或者普通家世者已經很是罕見了。
畢竟這三科不是普通人家能夠接觸到的,而且極其考驗指揮和組織能力。
寧明旭這場雖然過了,但也不出色。畢竟他隻做過什長,雖然赴考前升為百戶,卻沒真正指揮演練過。北宿島上的部隊更是沒有火器。
若不是寧明旭這段時間在京營中學習,怕是這第二場也會被淘汰。
也正是這二場,讓他感歎天下英才之多。
本來在北宿島,他還算得上頂尖的青年才俊,這些時日多少生出了些自傲之氣。想不到,這麼快便被打擊到了。
初場不排名次,僅列四科中的頭名。二場屬於真正的考驗,便排了名次,寧明旭僅列第一百零八名。
看著排在自己前麵的百多人,寧明旭終於知道武舉的艱難了。
武進士僅取百名,要按現在的成績,他基本希望不大了。除非三場他能名列前茅,那還有可能擠到武進士行列。
然而,寧明旭對此也不敢抱多大希望。據他所知,這些所謂的武舉人中,竟然有很多同科的舉人文試落榜,跑來考武舉。
雖然這些人文舉不成,但他們來參加武舉卻是降維打擊。
這第三場正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時刻!
三場考三科,兵法、策論、經試。
對這些文舉子來說,經試本就是強項,策論也不在話下。隻不過考題會側重軍事而已。至於兵法,不過是多讀幾本兵書,便可高談闊論。
武舉,懸了!
果然,三場聯考過後五日出榜,寧明旭名落孫山!
寧明旭赴京前,一心考個武進士回來,隻有這樣他覺得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才能有最大話語權。
隻要搞定了家裡,他就再無後顧之憂,可以一心一意追求喬亦雪。
在寧明旭眼中,雖然曾經被她委婉拒絕,但兩人感情基礎還是很深,說不得堅持下去總能抱得美人歸。
然而武舉落榜,對他的打擊可就有點大了。
按朝廷常例,落榜的武舉人不過兩條路。要麼托關係留在京營從哨官做起,要麼回原籍任百戶。
隻不過寧明旭在京城哪有什麼關係,隻能灰溜溜返回北宿島,慢慢熬資曆,如同他爹寧千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