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後來回鄉下,手裡沒什麼銀錢,食材用料也都是因陋就簡,售賣的對象又不是城裡的貴人,價格較低。
這麼一來惡性循環,也沒做出什麼名堂,勉強糊口而已。溫氏她娘嫁了個村漢,整日忙裡忙外,便將溫氏從小托外婆照顧。
也正因如此,溫氏很小便跟著外婆在鎮上賣小食,平日裡也給她打下手,學會了製作點心。
直到她外婆去世,溫氏才回了家。這時年紀漸大,便經過媒人說和嫁給了喬如鬆。
溫氏也曾經想學她外婆,到鎮上賣小食,奈何喬老頭覺得小婦人拋頭露麵,走街串巷很不好,便乾脆的拒絕了。
隨著小鐵出生,溫氏忙著照顧小孩伺候長輩,也就淡了這個心思。
然而,喬亦雪回來之後,各種變化極快。尤其分家之後,溫氏心思又活泛起來。趙氏向來對她又不錯,並不會刻意壓製她。
雖然有這手藝,但是買油、麵、乾果以及各種食材成本較大,更彆提租鋪麵了。這些都不是她能承受得起的, 她本就在琢磨找喬亦雪說說。
今日聽到喬亦雪去鎮上租鋪子,溫氏驚喜之餘可就盤算上了。
左右都是賣小食,有個鋪子那就太好了,哪怕也出些租金呢。而且她弄些麵點來賣,又不需要占多大地方。
喬亦雪帶喬如槐回來後,趙氏正好吩咐她去烙餅,溫氏到廚房見了各種食材還挺全,當下便大顯身手先做了四樣餅出來。
果然,溫氏做的吃食得到眾人一致好評,就連向來挑剔的喬亦雪、林秀兒也讚不絕口,她這才順勢說了心中想法。
喬亦雪是何等人,她見溫氏做了四樣餅出來,便隱隱有些猜測,因此便先試探著建議她去鎮上,專門做糕點賣。
溫氏聞言趕緊打蛇隨棍上。
雖然這溫氏不夠直爽,繞著彎使些小心思,讓她略有不喜,但喬亦雪倒也能理解她。
因此在溫氏提出要求後,喬亦雪很爽快的應下了。
溫氏這點事對她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既然已經說好了,她便暫時放下心思。
倒是見識了喬如槐的飯量,喬亦雪才有些驚訝。
好家夥,二十張醬香餅,他一個人就乾掉了十五張。恐怕這還不是他的極限,因為另外五張開始被其他人分了。
桃脯鍋盔個頭也不小,幾個孩子一人一個勉強吃完,剩下的五六個又被喬如槐給吃了。
九黃餅、東坡餅數量不多,每人不過各吃一塊便罷了。
喬如槐似乎還沒吃飽,但又不好意思伸手拿這兩種,還是趙氏連忙夾了幾個給他,一邊又笑著責怪溫氏做得太少。
喬亦雪看得暗笑,也不怪喬老頭和喬老大他們不喜歡他,這要讓喬如槐頓頓吃飽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按他這麼個吃法,一個月光吃飽飯就得二、三兩銀子。看他這吃相,怕是極少完全吃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