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雖然在航發領域沒進行過這類嘗試,但從上世紀末到現在已經研製了WR21和MT30兩個帶有間冷回熱係統的船用燃機型號,十幾年過去了還不清楚這些細節,未免有些……”
話沒說完,電腦那邊就響起了收到新郵件的提示音。
顯然是閻忠誠把資料給發過來了。
華夏又不是老大哥,沒辦法讓帶英對自己單向情報透明,所以這些材料基本都是收集和分析的公開或者半公開內容。
完全可以用內部郵箱傳。
常浩南趕緊下載並打開。
QC300本身就采用間冷循環,因此在預研過程中的對標重點就是WR21和MT30,相關資料的數量也非常驚人。
不過他的運氣不錯,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部分。
兩個型號具體進行過哪些測試項目當然是秘密,但從關鍵時間節點的分布,以及水上試航平台的行動軌跡卻是公開的。
從中不難分析出一些蛛絲馬跡。
十幾分鐘後,常浩南才重新抬起頭來……
……
其實WR21燃氣輪機發生故障,導致45型驅逐艦長期趴窩這事,在上一世屬於全世界都知道的羅爛事。
隻不過,英國海軍一直以來給出的理由,都是說問題出在45型驅逐艦的綜合電力管理係統上。
這一係統摒棄了傳統的減速齒輪箱,把燃氣輪機和柴油機所輸出的機械能全部用於發電,再用計算機係統把電能精確地分配給驅動電機和艦載用電設備。
但由於控製邏輯有誤,當WR21發生功率熱衰減時,對策並非自動降低推進電機的輸出功率,而是強行提高柴油機的發電量,用以滿足功率要求。
結果就是柴油機率先扛不住發生停機,然後係統反過來繼續強行增加燃氣輪機的功率,再用同樣的方法把燃氣輪機也給搞崩。
這算是個相當低級的工程設計失誤,但解釋起來倒也完全說得通。
畢竟前世的帶英在進入21世紀後就已經幾乎完全去工業化,整出什麼爛活似乎都不奇怪。
隻是常浩南無法確定,在時間線已經發生巨大變動之後,被自己用小皮鞭不斷抽著前進的羅羅和BAE到底還會不會再犯一樣的錯誤。
所以一直以來,他也沒把這事作為自己計劃中的一部分。
然而今天,常浩南終於意識到。
這個前後困擾了45、朱姆沃爾特和伊麗莎白女王三型共11艘船的動力係統問題,根本就不是因為什麼綜合電力係統故障。
而是燃機本身就出了大問題——
循環參數事關核心硬件,一旦出錯,根本不是縫縫補補就能解決的。
非得把整個設計從頭推倒重來不可。
也難怪英國人前後用了將近15年,才勉強完成了全部六艘45型的大修工作。
至於兩艘女王級航母,更是直接棄療。
如果隻是控製邏輯有誤,怎麼可能花掉這麼長時間?
一瞬間,所有的思路,都變得通暢起來了。
“我估計……”
三個字說出口,常浩南便稍一停頓。
然後語氣突然變得非常篤定:
“不,我可以肯定。”
“羅羅設計的這兩型燃氣輪機,都有非常嚴重的故障隱患!”
對於這樣的劇情突變,任炳達一時間有些跟不上節奏。
但常浩南的結論他還是能聽懂的。
不僅能聽懂,而且還似曾相識。
因為兩年多以前,遄達900上麵的一個故障隱患,也是被常浩南這樣隔空猜……分析出來的。
“您的意思是……我們可以拿這件事做籌碼,在談判中占據優勢?”
“不行。”
出乎預料的是,這一次,常浩南卻幾乎不假思索地拒絕了這個提議。
“但之前遄達900那次……”
任炳達還有些不甘心。
在羅羅總部對著一幫英國工程師上課,那是他這一生的高光時刻。
自然想要再複刻一遍。
“遄達900的研製咱們也有參與,相當於一旦出事大家都有損失,而且我們還有可能背黑鍋,所以我才要提前提醒英國人。”
常浩南回答道:
“羅羅的燃氣輪機跟咱們又沒關係,而且第一艘裝備WR21的45型驅逐艦好像才剛剛下水,也等不到讓英國人驗證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所以不如等到問題集中爆發,積重難返的時候,咱們再落井……再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