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時差和距離原因,華夏這邊收到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消息,往往會比英國稍微慢一點。
京城時間的當天傍晚,常浩南正在對著電腦,檢查剛剛從航天六院那邊發來的、關於高超驗證彈動力係統的決定方案。
畢竟是儘可能依托成熟技術搞出來的測試設備,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要定型,所以無論是彈頭、製導係統、控製係統還是動力係統,測試流程都在保證基本可靠性的前提下從快從簡。
包括YF76這個名字,實際也是六院內部自己給起的。
這台低溫液體火箭發動機如今經過大半年的高頻率測試,也算是達到了可以裝彈的條件。
隻要再跟箭體部分進行幾次合練,確認導彈本身的平衡性不出問題,就可以正式啟動驗證彈的生產流程了。
如果鎬飛集團改造圖160的動作足夠快,那或許能趕在明年開春之前就完成第一次測試。
當然,按照計劃,也是唯一一次測試。
等JF14風洞建成之後,主要注意力就要投入到乘波體和超燃衝壓發動機這兩個真正意義的黑科技上麵去了。
至於這枚驗證彈的成果,大概會轉而用於開發一種具備實戰價值的、固體燃料的雙錐體高超。
想到這裡,常浩南的嘴角不由得露出一抹笑意。
腦子裡有關“磁流體發電”的思路也愈發蠢蠢欲動起來。
自打他重生起到現在已經有將近十年時間。
但受到各種主客觀因速度的限製,期間完成的大多數項目,都隻能算是彌補上輩子的遺憾。
也就是利用前世的經驗,把很多關鍵節點給提前了一段時間。
而現在,總算是有些空餘的時間和資源,來搞一些上輩子他都沒見過的、真正的黑科技了……
就在常浩南沉浸在自己勾勒出的美好願景之時,外麵一陣匆匆的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為了方便技術人員進出,他的辦公室很少關門。
所以一抬頭,就能看見任炳達正站在門外。
常浩南當即示意對方進來。
任炳達步履如風,把夾在腋下的文件夾打開,調轉180°,放在辦公桌上:
“常總,剛剛確認的最新情況,MTU宣布與普拉特·惠特尼合作,開發新一代民用航空動力,計劃用於新一代大型支線和單通道中型乾線客機,級彆應該和我們的AE1500有所重合。”
常浩南靈活滑動鼠標的右手則驟然停頓。
臉上掛著的微笑表情也隨之收斂不見。
他迅速拿起文件夾,視線飛速掃過上麵的內容。
“PW1200和PW1500……”
“整個項目預計分四個階段完成……”
“齒輪驅動、對轉渦扇……”
當看到最後的時候,常浩南徹底沒繃住:
“怎麼你們也要搞間冷回熱渦扇發動機……還是跟普惠一起?”
MTU與普惠之間一直有所合作,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
包括此前給空客A318客機設計的PW1000G發動機,也使用了不少MTU的獨門技術。
但互相使用技術是一回事,直接官宣站在同一陣營是另一回事。
即便對於他來說,這也完全偏離了最開始的預期。
好在,是朝著有利的方向偏離。
所以這條消息帶來的隻有驚訝,沒有驚嚇——
實際上,AE1500項目之所以此前一直在趕進度,為此甚至不惜通過“泄密”手段給英國人方麵透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防止MTU先於自己跟羅羅勾搭到一起。
畢竟在原來的時間線上,最後就是後者把MTU的母公司給收購了。
但現在看來,似乎是犯了思維定勢的錯誤。
在08年那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之前,德國人其實未必願意和英國佬走得太近。
至於普惠……
雖然它名義上是一家加拿大企業,但北美這環境隻能說懂的都懂,加拿大的獨立性在某種程度上甚至不如日本和韓國。
所以從一開始就沒有被常浩南列入可以爭取的對象。
上一世,華夏是因為有很多渦軸/渦槳動力都需要從對方那裡進口,所以被迫跟普惠打了很多年交道,
現在可沒有這方麵的顧慮。
他的目標,始終都是綁住歐洲,對付北美。
“我是完全沒想到,這當年組建國際航空發動機公司的幾家公司,賣起隊友來真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現在這種情況,羅羅那邊一定會感覺到十足的危機感。”
常浩南半是感慨半是諷刺地歎了口氣:
“原本我的計劃是,先利用上個月羅羅代表團訪華的機會透露一些關鍵信息,然後讓他們在心裡緩衝幾個月,到明年的新加坡航展上,再做實我們擁有間冷回熱技術的消息,這樣循序漸進,比較容易讓英國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