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一張紙解決的大問題(1 / 2)

偌大一張紙上麵隻寫這樣一句正文,要是擱在平時,那屬實有點沒頭沒尾的意思。

畢竟學術圈辦事,怎麼著也應該標題摘要引言、正文結論引用,六要素齊全,才像那麼回事。

即便是行業祖師爺級彆的人物,一般也不會破這個規則。

但考慮到鎬飛集團這邊眼下正為了彈艙流場特性的問題而焦頭爛額,那這一句話可就算是雪中送炭了。

更何況,白紙右下角還留著常浩南本人的簽名。

蔣建軍眼神中隻閃過了一刹那的猶豫,接著便在心中做出了決定。

而在他旁邊的喬晨青,到這時候也已經看明白了紙上那句話的意思:

“這是……咱們剛才討論那個問題的……解決思路?”

“是的。”

雖然有點明知故問的意思,但畢竟是領導開口,蔣建軍趕緊停住準備叫人辦事的動作,給出了肯定的答複。

喬晨青不由得露出一臉驚愕的表情。

儘管已經不止一次聽過常浩南的事跡,但今天親眼所見,還是讓他感覺有些誇張。

要知道,對方全程都沒有直接插手過這架圖160的改裝事宜。

現在突然跟著驗證彈的設計參數送來一封信,竟然就恰好對上了這邊麵臨的最大麻煩?

喬晨青上次聽說這種事,還是在自己小時候,說書先生講《三國演義》裡麵的錦囊妙計……

“那……可行性如何?”

他此時也顧不得繼續端領導架子,連忙追問。

蔣建軍一愣,隨即有些無奈地回答道:

“首長,我也才剛看到這封信沒幾分鐘,怎麼可能馬上就知道……”

此時喬晨青也意識到自己有點著急,便準備找補兩句,以免給對方施加太大壓力。

但他這邊還沒等開口,就聽到蔣建軍話鋒一轉:

“不過,從原理上來說,如果內埋武器艙的後壁傾角足夠大,那彈艙結構在空氣動力學上就不再是一個典型腔體,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隻是要想單靠傾角改變來實現這種效果,大概需要70°左右的角度,相當於直接占據武器艙內一半甚至更多的有效空間,工程上不具備可操作性。”

“至於跟前緣擾流板相結合……”

後者臉上露出些許愧色:

“確實是我們此前沒有嘗試過的思路。”

喬晨青自然不會因為這種事情而批評對方,況且他現在最感興趣的也不是這個問題本身。

“建軍同誌,你在航空工業係統工作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我想額外問一句……”

他稍微緩和了語氣:

“常院士他……之前也經常這樣麼?”

“我的意思是,雖然人離著很遠,但還是能指導具體開展工作。”

蔣建軍撓了撓頭,表情顯得有些擰巴:

“我上次跟常院士一起做項目還是97年的時候,當時是要拿轟油6改一架用來模擬結冰的噴水試驗機……任務不算複雜,而且當時常院士好像還沒畢業,所以倒是沒有太深的感覺。”

“不過聽合並之後從南鄭那邊調過來的梁總講,好像也確實差不太多……”

一時間,倆人誰也不知道該繼續說些什麼。

於是,現場又是一陣沉默。

最後還是喬晨青率先打破僵局:

“那下一步,就是按照常院士給出的思路,重新進行飛行測試?”

見話題總算回到自己熟悉的部分,蔣建軍稍稍鬆了口氣:

“那倒不是。”

他搖搖頭:

“就算是常院士給出的建議,我們也不可能直接冒險上機試飛,肯定要先進行數值模擬和風洞測試,至少先驗證這一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其實喬晨青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都已經準備起身,就此結束本次調研了。

但聽到回答之後,又硬生生坐了回去,眼神中亮起一抹好奇。

他早年間還在京城軍區空軍任職的時候聽過航空工業集團做報告,裡麵提到過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提高試飛精度,減少了多少多少非必要的試飛時間雲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