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送信之人(1 / 2)

《女官路:我與皇帝二三事》全本免費閱讀

此信事關朝廷官員,科舉舞弊,三族不保,若是與考官掛鉤,那整個禮部都要遭殃。正在禮部大小官員都人心惶惶之時,又傳來太子親自請命,也要摻上一腳的消息,這下連禮部尚書都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雖說隻是匿名舉報,但春闈在即,不得不重視。刑部接管此案後,立馬將祝裕帶走,又因是官員,特令大理寺一同調查。

刑部調出景和二十二年各貢士的答卷,一查果見端倪。兩位考生的文章不能說毫不相乾,隻能說一模一樣,看一眼考生姓名,一為孫文,另一位就是祝裕。

孫文落榜,而祝裕則進了殿試入了第三甲末尾,再經翰林院考試成為翰林官,去年剛成翰林編修。再看其殿試答卷,平平無奇,絲毫不如會試精彩。

鐵證擺在祝裕麵前,祝裕隻好全招,原來是靠錢財賄賂了閱卷官,替換了他原來的答卷,犧牲了這個毫無背景的倒黴蛋孫文。

拔出蘿卜帶出泥,這場舞弊案牽扯出四位閱卷官均收了祝裕的錢財,無論是誰改到了祝裕的答卷,都能保他萬無一失。

再去查送信之人的線索,竟不是孫文。

孫文一介寒門,湊齊上京趕考的盤纏就極為不易,落榜後也無錢再來一次。他也是第一次參加春闈,不知落榜後可以查看自己的答卷,為省下院子的租金,看了眼放出的榜後就匆匆回鄉,尋了個私塾當教書先生。

此案了結,聖上嚴懲了祝裕及當年的四位閱卷官和負責謄錄答卷的官員,牽連到禮部大小官員,連禮部尚書也貶職離京,禮部頓遭大清洗。而孫文,在太子的提議下,讓聖上給他一次單獨殿試的機會。

隻是單獨為他重開一場殿試是前所未有之事,實在不合規矩,朝中大臣聽聞是太子提議,紛紛反對,直呼太子過於急功近利,想為自己培養黨羽。特彆是攝政王杭大人,直斥興師動眾。

在太子極力堅持下,景啟帝鬆口同意了。

這孫文也足夠爭氣,殿試文章條理清晰、文采飛揚,字跡清晰、無一錯字;回答聖上的問題從容不迫、對答如流。

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險些就因舞弊一案明珠蒙塵。

除了還未找到送信之人,祝裕的舞弊一案算是有了一個完美落幕。

但這送信之人,既知舞弊內幕,還能猜到即將的春闈也會有人鋌而走險另辟蹊徑。太子趙灝實在是心存疑慮,稟明聖上,打算一探究竟。

景啟帝樂得自己的兒子如此上進,特許他繼續調查此案。

如今離春闈隻剩兩月餘,參加科舉的考生,國子監內的監生占上一半,於是趙灝率先來到國子監一探究竟。

趙灝沒想到的是,這群官家公子竟是在國子監裡遊手好閒、不學無術,隨意曠課、目無法紀,各個看著都像是需要靠作弊才能考中。

特彆是那個沈星言,他倒是個認真學習的,隻是通身透露出古怪,讓人琢磨不透。

這送信之人,究竟是誰啊……

又一連去了幾天國子監,查不到什麼有用線索,趙灝打算再去一日就作罷了,正巧這最後一日,又碰上替兄上課的沈靈雨。

沈靈雨穿上綠漪的特製鞋墊,比平日更加的自信,見“趙渝”又早早地就坐定了,沈靈雨依舊簡單的拱手行禮後就從身邊經過,身姿輕盈,帶起一陣清冽氣息。

趙灝發現了新的端倪。

他終於知道為什麼自己總覺得古怪了。

氣味。

氣味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