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戈登,我的老對頭——我們還是繼續談談你的工作吧,”弗雷德裡克顯然不想多談這個問題,“如果你覺得都不合適,不如說說你的想法你的規劃,也許我們可以從中找到。”
“好吧,”既然如此,肖恩也就暫時將其他事情丟到一邊,說起自己的想法,“短時間內,我不想出演什麼角色。”
“嗯?”弗雷德裡克眨了眨眼睛,似乎在懷疑自己聽錯了。
“你知道你想說什麼,弗雷德,彆著急,先聽我說完,”肖恩舉起一隻手,“既然我要在這裡繼續發展下去,那麼就必須從長遠的考慮,而現在我最欠缺的,是經驗。”
他坐直身體,讓自己顯得分外認真:“的確,機會很重要,但沒有實力作為基礎,終究隻是空中閣樓。所以我想利用這段時間,找個有短期表演培訓的地方,儘量讓自己能夠係統的學習如何在鏡頭前表演。除此之外,我們也就有了充裕的時間來討論接下來如何發展,我還可以在你的指導下,進一步了解這個圈子的規則——我才進入好萊塢才三個月,不是嗎?”
如果說在出演《老友記》時,肖恩還有一點取得一定成績就離開的念頭,但在娜奧米離開後,他就打定主意要做得更好。這並不是全因為娜奧米,雖然她起了一個推動的作用,但最主要的還是肖恩一貫堅持的信念:一旦決定去做某件事情,就要儘可能的做好。
所以,係統性培訓是很必要的,無論他多麼有天賦有經驗,好萊塢終究不是學校的舞台劇可以比擬的。不過他現在剛剛有了點成績,不想要流失這點來自不易的人氣,那麼隻能選擇短期培訓。但即使這樣也可能造成影響,看看弗雷德裡克皺著眉頭就知道了,隻是他沒有第一時間反對就說明,多少還是認同這番話的。
“但是有一點,肖恩。”琢磨了半晌後,他終於開口了,“你要如何保持目前的人氣呢?”
他問得很認真,而這也的確是個問題,但肖恩笑了起來,帶著一點捉弄的味道:“那就是你的問題了,不是嗎?”
經紀人當即翻了個白眼。
“表演技巧大致分為兩個派彆,技術派和方法派,所謂技術派,簡單的來說,就是通過分析人物的喜怒哀樂,比如什麼鏡頭前高興,什麼鏡頭前悲傷,然後在拍攝時通過麵部表情又或者肢體語言等一係列手段將其表現出來。而方法派則要求演員完全融入到角色的內心世界,把角色當成一個真實的人物,然後把自己完全當成角色,並在鏡頭表現出來。”講台上麵,一個四十多歲,留著絡腮胡的中年白人男性,正滔滔不絕的講著。
因為好萊塢的緣故,洛杉磯的表演培訓機構不少,但是想要進行短期的係統培訓,那就要看人品了。如果遇到一個有真材實料,而且很負責人的老師,那麼多少都能學到些新東西,但遇到的隻是敷衍了事的家夥,那就白花錢了。
所以,在弗雷德裡克的安排下,肖恩跑到了南加大,去旁聽他們的表演課。美國的大學的風氣很開放,隻要講師、教授沒意見,任何人都可以去蹭課。
肖恩選擇了一位名叫華萊士?沃克的教授的課,據說水平相當不錯,不過現在站在講台上的這位可不是沃克教授,他叫約翰?哈靈頓,是來給臨時有事的教授代課的。說實話,肖恩更喜歡他的教學風格,沃克教授的理論功夫很紮實,但在講解上有些死板,而哈靈頓先生就要靈活許多,幽默風趣又略顯張揚的聲調也很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對理論的解讀也很到位。
“最早的電影製作當中,演員們基本上都是技術派——好吧,至少好萊塢是這樣。然後,直到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出現,方法派開始抬頭。”哈靈頓說著拿起講台上的一本書敲了敲,“《演員的自我修養》,我想在座的大多數人都聽過,不過看過和詳細看過的人,不會太多。”
教室裡響起了低笑聲,肖恩也有些莞爾,托周星星的福,這本書的大名在前世也是聽說過的,所以當他決定去做演員後就買了一本。可惜匆匆瀏覽了一邊就放到了一邊,關於基礎理論,很多書籍都講述得更為通俗,而深層次的東西,要麼有時代的局限性要麼讀不太懂,所以最終淪為了收藏。
“當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並不算方法派的創始人,關於方法派的表現方式,早在他之前就已經有許多大師總結。但不能否認的是,正因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大力提倡,方法派才開始進入電影導演和演員的視野,並逐漸成為了不輸給技巧派的主流表演方式之一!”哈靈頓繼續講著。
然後,一位學生舉手提問了:“哈靈頓先生,我們知道很多著名演員都是方法派,比如馬龍?白蘭度,又或者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等等,請問這是否可以說明,方法派的表現方式,要比技巧派的表現方式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