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有人會提這個問題,我也知道有人會拿《教父》來舉例子,但既然將三位最搶眼的覺得都拿了出來,為什麼忘同樣在其中有演出的李?斯特拉斯伯格呢?那可是好萊塢方法派的大師,許多出色演員都接受過他的指導。”講台上的哈靈頓用開玩笑的語氣問道,頓時引起了許多笑聲。
然後,他神色一振,繼續講了起來:“那麼我就說說這兩種表現形式的優劣,不過在那之前,我希望大家記住一句話,沒有最好的演技,隻有最合適的演技。”
哈靈頓說著,走到黑板前麵,將之前那句話寫了下來:“相對於方法派,技巧派對角色的深度的挖掘的確不夠,但並不意味著技術派沒有去挖掘,這是一點。方法派需要天賦,需要去體會不同人物的精神世界,而年輕演員,或者說生活沒有太大波瀾的新人演員,要想做到這點很困難,所以這個時候最好用技術派的表現方式來打磨自己的演技,然後再一步步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不過要注意的是,技術派的表現方式用得多了,如果沒有足夠的掌控力,就很容易變得千篇一律,簡單的來說,就是所有角色都被演繹成了你自己,而不是角色本身。”
學生當中有人發出了低笑,似乎因此想到了誰,哈靈頓沒有在意,依然高聲的說著:“但是方法派呢?方法派就很完美嗎?當然不!即使是堅持方法派的大師們,對表現形式也有著不同的解釋,其中以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貝?布萊希特以及安托南?阿爾托最為典型!”
他將三個人的名字依次寫了下來,然後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後麵畫了條破折號,寫下了“人戲合一”這句話。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認為,演員應該充分的去了解角色的內心,和角色融為一體,這樣才能在鏡頭前將他的世界表現出來,這是最為經典的解釋。而布萊希特則認為,演員不能融入得太過,要保持距離,要去掌控角色。”哈靈頓說著,又在布萊希特後麵畫出破折號,寫下了“距離”和“掌控”兩個單詞。
“至於阿爾托,”他笑了笑,“他要求演員就是角色,要忘記自己的一切,要從內心深處相信,角色就是自己,簡單的說,讓自己變成神經病。”
同時,他在阿爾托後麵的破折號寫上了“瘋子”,頓時哄堂大笑。
“這不是開玩笑,”哈靈頓這時卻搖了搖頭,“也許你們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但事實卻是,這種表現方法非常有效果,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在戲裡戲外都全身心以角色自居,那麼就算這部電影很一般,你的角色都會非常搶眼。不過,這並不是沒有代價的,如果不能在完成拍攝後及時調整過來,就很容易因為分不清自己是誰而陷入抑鬱症,而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又是如此之快,麵對壓力很難說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就是為什麼說,阿爾托等於是在要求演員變成神經病。”
說到這裡他揚了揚雙手:“如果你們當中有人有興趣嘗試的話,我的建議是,在那之前最好先給自己準備個暗示,讓自己能通過某個行為從角色的狀態中恢複過來。比如兩屆奧斯卡影後朱迪?福斯特,據說她的秘訣就是,在拍攝完之後吃一大塊三明治,馬上就能恢複過來。對此,我的看法是,她的身材保持得可真好。”
又是一陣哄堂大笑,然後,外麵的鈴聲響了起來。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哈靈頓隨即開始收拾自己的書本,美國的老師和教授們,在這一點上都是相當的準時,“如果你們有興趣對比技巧派和方法派的優劣,我建議可以去看看《欲望號街車》,費雯?麗的表演方式是典型的技術派,而馬龍?白蘭度的表演方式則是典型的方法派。這部電影因為他們的對撞而產生的火花,可以看做是兩種演技比拚的,教科書般的經典之作。”
整堂課基本上到這裡就結束了,有些意猶未儘的肖恩想了想,隨即飛快來到門邊搶出去,追上了正在離開的約翰?哈靈頓。
“先生,哈靈頓先生!”他高聲叫道。
“你是?”對方回過頭來。
“我剛剛聽了你的課,”肖恩解釋的說道,“我喜歡你的課,很風趣很生動,也很有啟發性。”
哈靈頓笑了笑,什麼也沒說的繼續往前走,肖恩隨即跟上:“我注意到了一點,雖然你分析了技術派和方法派的優缺點,但實際上還是回避了最初的問題——對於一個演員來說,哪種表現方式更好。”
“是嗎?”哈靈頓很隨意的回答道。
肖恩並沒有在意,而是繼續說了下去:“不過根據我的觀察,你顯然更推崇方法派,你也承認,如果能掌控自身,那麼方法派的表現方式顯然會讓角色更加出眾。”
“我有一個問題,嗯……嗯?”哈靈頓看向肖恩。
“肖恩?唐,你叫我肖恩就可以了。”他忙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