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再見老高(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7340 字 1個月前

第697章 再見老高

“突突突——”

一輛手扶式拖拉機顛簸行駛在黃土路上,周圍灰霧揚塵,後鬥中鋪著乾燥的秸稈,其上撂著大包小包,蜷縮著兩個身影。

“昆子,你冷不?”

“廢話!”

凍得李建昆感覺臉都不是自己的。

在西安時,氣溫尚在南方人可以忍耐的範圍之內,這個季節最低氣溫大約零下四五度的樣子。但黃土高原這塊地界是真他娘的大,關中和陝北也完全不在同一個區域,越往北越冷,現在周圍氣溫不會低於零下十度。

在這種溫度裡,南方人即使站著不動,都會凍得直發抖,更彆提當下還是在移動的拖拉機上。

李建昆來之前也沒料到會使用上這種交通工具,他的理想狀態是在西安打輛出租車,直奔老高所在的綏縣。

你猜怎麼著?

出租車雖然稀少,倒也有,外彙券司機們也挺喜歡,問題是不敢去。用司機師傅們的原話說:“這一趟顛下來,車軲轆都沒了。”

前往目的地行進的過程中他們才發現,在這片山丘連綿、溝壑縱橫的黃土大地上,有些地段甚至連公共汽車都沒得坐。

老百姓常用的交通工具是驢車,拖拉機都算時髦玩意兒。

在雇上這輛手扶式拖拉機之前,他們已經各種換乘足足五次。此時望著周遭光禿禿起伏頗大的山地,李建昆和胡自強皆是一副生無可戀的模樣,如果不是為了幾年未見的老高,兩人早扭頭返程了。

這真是一個苦寒之地。

兩人現在才算真正意識到,老高當初放棄可以留在首都的機會,堅決要回老家,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

在這裡,一抹綠色都是難能可貴的東西,眼簾中的色調除了黃,還是黃。乾涸發裂的黃色山巒,空氣中裹挾著漫天的黃塵。

此地的環境甚至不宜生存。

李建昆二人如果不是用紗巾裹著半張臉,現在隻怕口鼻耳中全是黃土。

“昆子,抱、抱著我,人都僵了。”強哥的牙齒咯咯打顫。

“你他媽還是個北方人呢。”其實李建昆並不比他好多少。

一對難兄難弟就這樣依偎著,蜷縮在拖拉機的後鬥中,龜速接近目的地,令人肝膽欲裂的是,距離目的地還有將近二百公裡的路程。

——

綏縣。

如果說陝北是苦寒之地,那麼這個縣城就是苦寒之地中的苦寒之地。

此地是典型的峁梁狀黃土丘陵溝壑區,故而山溝縱橫,道路崎嶇。

萬幸的是,得益於七十年代修建的國道,在進入縣城這最後一段,李建昆和胡自強算是沒遭罪,搭上了公共汽車。

一路走來,透過車窗玻璃,他們也將小縣城的大致樣貌收入眼底:

仍然是一片黃。

中巴的車輪卷起漫天黃塵。水在這裡必然是寶貴的資源。

縣城裡,李建昆這種南方人眼中的房屋很少,幾乎是清一色的窯洞,遠處背山而建的土窯,街道兩側用石塊壘砌的石窯、磚窯,即使是少有的樓房正麵的一扇扇門前,也是帶大圓拱的窯的造型。

這裡的人們對窯洞似乎有種天然的喜愛。

進入縣城腹地之後,因為地上變成水泥路或石板路,黃塵總算沒那麼大,眼前的世界又呈現出一副蒼白的色彩,陰霾的天空,零星的光禿樹乾,灰褐色的臨街商鋪的石牆壁。

活動在街頭的藍襖子們,給這個蒼白的世界增添了一抹色彩。

如同這年頭全國各地一樣,在這裡自行車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不過道路上的汽車數量十分稀少,李建昆到現在為止,除了他們所乘坐的中巴車外,隻看見一輛車頂架著大喇叭,車頭上披著大紅花的土黃色普吉212,車頭前懸掛著一塊大紅牌匾,上書幾個黑色大字——

電影宣傳車。

在這之前,李建昆從未在哪個城市中見到,宣稱電影會使用上這種規格。車輛龜速行駛,吸引了無數老百姓圍觀。

由此可見,娛樂活動在此地有多麼匱乏。

胡自強小聲對李建昆說:“咱們還指望老高三年內當上縣長,這地方的縣長有啥好當的?”

李建昆斜睨過去:“伱懂個屁。”

“我懂老高對家鄉的感情,正是看這地界窮,才想回鄉改變這裡,但說真的,我覺得他完全夠資格從市裡起步。”

強哥的這句話,李建昆是讚同的。

老高的學曆肯定不差,終究缺了點背景。

這個縣城太窮太小,即使老高已是副縣級,兩人還是認為太委屈他。

中巴車正好路過縣委大院,李建昆急忙喊停,車停下,司機師傅幫忙從車頂卸下他們的大包小包,裡麵行李不多,多是禮物,兩人此時過來高低要拜個年不是?

說是大院,卻完全談不上氣派。

裡麵沒有一棟樓房,同樣是清一色的窯洞式建築,而且頗有些年月的樣子。

在門崗處,李建昆報上了高進喜的大名,門崗小哥倒是挺熱情,好奇地打量著他們,還喊來人幫忙拎包裹,領著他們去找高進喜。

越是窮苦的地方,反倒是越注重春節,周遭很安靜,似乎還沒有正式開展工作,李建昆二人被帶到宿舍區的一排磚窯前麵,在其中一間窯口門外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