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暫安小院(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079 字 1個月前

三月上旬,商業小院的建設,步入收尾階段。

古董的事,李建昆隻能先按個暫停鍵,急也急不來。

繼續捯飭材料,準備把毛胚房高低美化一下,屋內刷個大白,牆裙處刷點油漆啥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年頭,膩子粉還是個稀罕玩意,成品膩子沒得賣,隻能由施工人員現場調配。

特費勁。

又是一條發財渠道有沒有?

但李建昆對建材行業興趣不大。

改革開放伊始,市場經濟的大門緩緩推開,這個國家可謂遍地商機。

說白了,乾什麼都能發。

隻要觀念轉變,隻要夠膽。

3月12日,商業小院竣工。

李建昆尋思,得給它取個名字,這很重要,總不能真叫商業小院,有個通俗易懂的名字,老百姓們才能口口相傳。

思來想去,沒整花活,用了個很接地氣的名字:

暫安小院。

這地界的官方稱謂,就叫暫安處嘛。

3月15日,後世的消費者權益日。

暫安小院掛牌開放。

“啪啪啪啪啪!”

上午,隨著一名特意找來的焊工師傅,將提前製作好的四個紅漆大字,焊接到門頭的鐵拱架上後,陳亞軍拎出一餅鞭炮,高低蹦一下,討個彩頭。

附近不少居民跑來湊熱鬨。

這院子建這麼久,周邊但凡有眼睛的,都能看見,但大夥還真沒搞懂,這到底是弄個啥。

住人的房子,不會建成這個格局。

要是搞什麼機關單位,可半點風聲沒聽到。

李建昆,王山河,金彪和陳亞軍,四人皆摸出香煙,四下散散,人逢喜事精神爽。

麵對附近居民的詢問,李建昆頗為講究地解釋了一番,也算打個廣告。

院子建好,招商事宜就要進入流程,沒有商戶入駐,形成不了市場。

“好啦,大夥靜靜,我講講哈,這地方呢,準備搞個小市場。

“我不知道你們家裡,有沒有孩子剛返城,如果有,那工作八成還沒落實吧。”

提起這個,不少人打起精神。

這可與他們息息相關,就算自家沒有,親戚家也有。

要說原本孩子回來是件喜事,可喜罷之後,天天閒在家裡,不掙錢不說,還得多一個人頭開支。

愁死個人。

李建昆笑容和熙,繼續說道:“這不現在政策開放了嗎,支持發展個體經濟,大夥砸吧砸吧,看看家裡的孩子,有沒有個手藝,或者家裡能不能幫襯著弄個啥小營生。

“其實也不難想嘛,我舉個例子哈。

“包餃子這事,在場的大媽大嬸肯定都內行,您要覺得自家餃子包得好,不比街上那些賣得差,誒!這活就完全可以教給孩子嘛。

“讓他們支個餃子攤。

“喏。”

李建昆側身,指向身後,道:“鋪子裡頭有。”

聽他這麼一說,大夥算是整明白了。

“誒,小夥子,你們是哪個單位的?”

有人打聽。

“大爺,您這查戶口呢。”

李建昆打趣道:“這您就甭管了,反正好事一樁不是?街道辦報備過的,大家放心。”

一位大娘兩眼發光,她包餃子就特地道,逢吃過的都誇好,忙問:“小夥子,在這擺攤有啥限製沒有?倆人一起行不?”

她家有兩個兒子,過年時,前後腳回來。

托了不知多少人找工作,可這年頭,哪怕是臨時工都不好找,滿城待業青年。

“這不打緊,反正入駐後,會分到一間鋪子,鋪麵倒是不大,您彆弄個七八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