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撿古董(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787 字 1個月前

幾日後,地安門。

一大早,李建昆領著小王,再次殺到皇城根下。

這幾天他可沒閒著,四處打聽消息,可惜古玩大佬實在尋不到影兒。

其實吧,他倒也叫得出幾個名字,比如收瓷器的馬未都,收字畫的劉文傑,收古籍的田濤,收家具的張德祥。

曾被稱為京圈收藏界的四少。

問題是,眼下時間太早了,哪怕是馬爺,八成也是過年時剛返城,這會還是個文學青年。

一言以蔽之,尚不具備後世的本事。

就算找到也沒用。

古玩行當不是銷聲匿跡很多年麼,現在也沒有複蘇,再往前的大佬,他就真的不甚了解。

還得繼續尋。

期間也跟小王聊過這個話題,小王表現出極大興趣,但仍沒搞懂他口中的撿古董,這個“撿”字的具體含義。

李建昆覺得與其解釋,不如帶他見識一番。

這不,今兒便把他帶到地安門。

消息也是打探到的。

地安門原本是個門,害,這好像是句廢話,但還得說道說道,與天安門剛好倆對頭,一個向北,一個向南,老BJ管叫“後門”。

但在50年代時,因發展需要,擋著路,拆掉了。

從此地安門,便衍化為一個地片名。

這一帶自古就是著名的商業街,早年為皇家服務的衙門,什麼尚衣監、針工局、酒醋局;蠟庫、紙房、皮房……

全擱這兒。

如今依然很熱鬨,二三層的矮樓林立——眾所周知,二環裡是沒有高樓的。

幾乎每棟樓的一層,都是一個鋪麵,像什麼藥店、副食商場、狗不理包子鋪等等。

還有,文玩商店。

這年頭京城的文玩商店,主要就集中在地安門和虎橋坊,這可是國營單位,持照經營。

此時八點還不到,李建昆和小王是坐最早一班的332,進的城。

地安門這邊,鋪子全未開門。

但眼前的兩家古玩店門外,已經頗為熱鬨,各有十輛八輛自行車,結成長隊,沿著馬路牙子,一字排開。

這些自行車的造型,幾乎一毛一樣:

後座馱著倆大籮筐,裡麵滿載貨物,用作防撞減震的稻草,從籮筐縫隙和上沿刺出來。

“建昆,這拖的,全是古董?”

王山河咂舌,倒也慢慢習慣了古董這個稱謂,從“老物件”轉變過來。

建昆跟他說過一句話,叫亂世黃金,盛世古董。

他深受啟發,細細琢磨,回顧自己知道的那點曆史,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

他深以為尋到了一個好門道,既能滿足興趣,又能發家致富。

李建昆道:“他們肯定認為是的,要不然也不會大老遠拖過來,但到底是不是,文玩店的人肯定要一件件鑒定。”

“他們打哪兒來的?”

小王好奇道。

自行車自然有人把持,旁邊各有一個穿著樸素的漢子,說人話就是土裡土氣的。

“河北。”

李建昆打聽到的消息是這麼說的,再從地理位置上印證,應該確實是。

這些人顯然都是農民,棉衣和帽子外麵,大片大片的濕漉,八成是從河北連夜出發的。

“他們哪搞的這麼多古董?”

“十裡八鄉淘的唄。”

敢這樣堂而皇之拖過來賣的古董,來路大抵是正當的。

“誒~這倒是條道道啊。”

小王眼前一亮。

李建昆聳聳肩道:“現在這個階段,沒必要這麼麻煩,就這個五朝古都的四九城裡,遍地都是古董,但還是那個問題,咱倆不懂行道啊。

“好玩意就算擺在麵前,也看不出個所以然。”

小王悻悻道:“說得也是。”

兩人貓在一家布店門口閒聊,一邊望著文玩店那邊,前麵忽騎來一輛自行車。

嘿!

來人了。

或者說到點了,果不其然,沒多會,臨近的這家古玩店,鋪門打開。

原本靜候的銷貨農民們,一個個躁動起來,來了精神。

“走。”

李建昆領著小王走過去,打算湊近瞧個稀奇,也摸摸市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