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手工著色(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6804 字 1個月前

在後來人的印象中,六七十年代的世界總是黑白基調,透著股冷峻,仿佛沒有任何色彩。

這顯然是個誤解。

源於舊時的黑白影像資料,帶給人們的直觀感受。

80年代之前,我國市場上並不存在彩色膠卷。

雖然有段時期,蘇聯曾共享過這方麵的技術,但後來的曆史進程,懂的都懂。

該撤的都撤走了。

60年代,有位叫鄒競的浙籍女士,留俄歸來,曆經五載,先後研製出多種型號的特種紅外膠片。

滿足了當時國防軍工的急需。

遂又在80年代,主持研發出“樂凱100日光型彩色膠卷(Ⅱ)”,並投入工業化量產。

實現了國產彩卷,從無到有的突破,圓了國人的彩色夢。

那在這之前,老百姓就沒一張彩色照片嗎?

也有。

這就涉及到曾引發全民追捧的一項花活——

照片手工著色技術!

六七十年代,在大城市的照相館裡,倘若沒有手工著色服務,職工都不好意思說擱這上班。

至於小地方,消費不起……

時下首都,最大的BJ照相館中,手工著色師傅多達40人。

不過,全京城也就200來號。

一是照相館不多。

其二,這可是門技術活,師傅不領進門,尋常人琢磨也是白瞎。

-----------------

日頭正好。

五道口,菜門營鴿子市內,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對於老BJ而言,早起逛鬼市,完了吃早點,吸溜一碗熱乎的豆汁,接著逛鴿子市,那是生活常態。

尤其一幫老爺子。

婁繼宗,民國初生人,今年六十有四。

唯一的兒子和兒媳婦,早年間不幸罹難於一場沙塵暴,被掉下的重物砸到。

所幸給他留下個大胖孫子。

如今孫子在外參軍,老伴前兩年也走了,婁老爺子孤寡在家,就熱衷盤個鴿子。

已是菜門營這邊的常客。

一路逛過,攤主們熱情招呼,知道這位鐵路係統退下來的老乾部,兜裡不缺響。

“婁老,您早啊,今兒新到的兩頭烏,瞅眼?”

“婁老,吃了嗎您,剛收上來的道士帽兒,瞜瞜?”

雖然客套回應,但婁繼宗心裡卻在冷笑。

胭脂俗粉!

盤鴿子到他這段位,單隻的,不是像短咀兒、飛烏牛、青毛鶴和麒麟斑這種稀罕品種,儼然不入他法眼。

他新配了一盤鴿子,10隻清一色的紫頭點兒,倒缺兩隻領頭的。

走走掃掃,希望能有點驚喜。

可惜土路快走完,啥也沒發現,忽瞅見前麵一幫人圍著個攤位。

婁老爺子心頭大喜,生怕錯過,搶著腳湊上去。

這一看。

怔住了。

鴿子市上多了個新攤位。

“您想擁有一張彩色照片嗎?”

想啊!

提起這個老爺子就來氣,這還要說到過年那會,大孫子從部隊寄回一封信,附張照片。

豁!

戎裝加身,傲骨軍魂。

內叫一個精神小夥!

唯一可惜的是,瞅不見原來的色兒。

老爺子自然而然想到,聽人提過的照片著色,臘月二十八,頂著鵝毛大雪,嗖嗖衝到BJ照相館。

到地方,好家夥!

早上8點,照相館門還沒開,外麵已是一條長龍。

排吧。

擱屋簷下,受著北風,排了快一個鐘,走出一店員,和和氣氣說:

“對不住啦諸位,接的活兒實在忙不過來,年前就到這兒。”

婁老爺子差點沒打人。

他已經排到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