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鴿子市(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8630 字 1個月前

大首都的城鄉結合部,那比小地方,也是要俏皮多的。

五道口這家百貨商場內,貨品那叫一齊全。

李建昆輕鬆拿下一盒顏料,紙盒子,長條形,裡麵是那種牙膏樣,往出擠的顏料膏。

翻到背麵,瞅一眼配料表。

好家夥!

忒環保。

植物漿液製成。

順手又拿下一隻白瓷畫盤,跟盛菜的盤子沒多大差,至於塑料的,沒有。

塑料這玩意,放這年頭可是妥妥的高科技材料。

想想,這應該跟八大院校,某些專業涉及繪畫有關。

需求決定供應。

瞧,計劃經濟的銅牆鐵壁,其實早被悄默默滲透。

凡事要順應自然規律。

老祖宗講了幾千年的“無為自然,萬物齊同”,偏偏……咱不聽啊。

擱一塊賣的還有畫筆,棄!

用不上。

寧說畫畫不用畫筆啊?

學人藝術家盆潑手抹?

那也不是。

咱用簽簽。

跟棉簽擺一塊賣的,有脫脂棉,李建昆心頭樂嗬,得來全不費工夫,順手薅一包。

挪腳,換個賣日用品的櫃台。

“同誌,凡士林有嗎?”

“內能沒有?”

漂亮!

就愛聽這話。

又采購一盒凡士林油,3毛6,跟肥皂一個價。

可不是拿來臭屁的,沒那油頭粉麵的嗜好。

這種脫胎於石油基底的玩意,是一種混合的礦物油和天然蠟,作用海了去。

不僅能抹臉,還能拿來延長香水的香氣、皮革保養、給生鏽的鐵件當潤滑劑、染發時保護頭皮等等。

李建昆買它,倆作用。

眾所周知,顏料特難洗,畫畫前,先在手上抹層凡士林,嘿!搜椅子!

衝水就掉。

其次,在顏料中摻入凡士林,落畫之後,能顯現出一種神奇效果——

立體感!

繪畫工具哢哢配齊,想想後,李建昆又瞄中賣小家具的區域。

“勞您,這小桌板嘛價?”

“一分二。”

老BJ的俚語,一分可不是真一分。

人管十元叫“一張”,百元叫“一顆”,千元叫“一本或者一噸”,萬元叫“一方”。

嘖,一塊二啊。

不便宜!

一波采購完,兜裡真的捉襟見肘。

“我單要這板兒成麼,不要腿兒。”

“……”

差點沒挨揍。

不過桌板還是到手,至於腿兒?

被他發脾氣樣,哐哐幾腳,全給蹬斷嘍。

質量也不咋的嘛,還敢賣一塊多大洋。

畫畫工具拿牛屎紙裹著,小桌板往胳肢窩一夾。

在售貨員大姐看神經病的眼神中。

這貨頭一擺,瀟灑轉身。

顛了。

-----------------

誒,這樣拿著才合適嘛。

瞅瞅,大馬路上壓根沒人睬他,往後這玩意得經常攜帶,沒找到折疊式的,真要見天扛個桌子在路上逛。

那才真得被人當成神經病。

沒走近在咫尺的東校門,不然進裡頭還得繞啊繞的,原路返回燕園。

學生宿舍區,37幢,307。

房間裡人毛不見一根。

不用想,苦逼的哥仨,一準又貓在圖書館。

狂卷殘雲!

平心而論吧,研究生的生活,要比大學生自在得多。

專攻一道,哦不,兩道,英語必修。

但課程仍然特少。

也沒班乾部和輔導員管著。

導師倆禮拜才搞一場小組學習。

但,僅僅理論上。

要知道,跟那扛把子初次見完麵後,人老頭還給他們哥四送了禮物呢。

你說這好哇?

好個粑粑!

他大爺的,兩天時間,儘擱那談人生,啥也沒教,直接送作業你敢信?

寫一篇關於目前經濟政策的論文。

啷個寫?

關他逑事,自個摸索去!

這不,搞完軍訓後,宿舍另三頭,便成日貓在圖書館死去活來,抱著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晦澀難懂的經濟學著作。

猛啃!

也不管牙口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