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曜這邊更加簡單,先是由洛陽官員考核,一經通過,由蔡邕,賈詡麵試。
雖說賈詡是老六,但也不能把他真當成謀士來用。
經過這二人的麵試後,將正式開始為漢朝廷效力。
“伯安,人才啊,這些可都是人才。”
首次科舉結束,蔡邕便來到大將軍府。
“這四人靠譜嗎?”
董曜接過名單,一眼掃去,榜首有四人,蔡邕極力推薦這四人入朝為官。
楊俊、常林、鄭渾、王象。
默念著四人的名字,董曜發現他對這四人並不是很了解。
沒辦法,玩過的遊戲,看過的小說,都是武將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像這種遊戲中少出現的人物,他去哪知道。
“靠譜,老夫敢打包票,無論是人品還是能力,皆是這批科舉中最為出重的人。”
蔡邕眼睛一瞪,這女婿是瞧不起他老頭子的眼光?
“靠譜就行,還望嶽丈安排這四人官職。”
既然蔡邕極力推薦,那說明確實是人才,留用好了。
即使不是也無妨,終會被賈詡給查出來,到時候趕走即可。
董曜不知道這四人,但根據記載,四人都有著十分不錯的能力。
雖沒有達到荀彧,郭嘉,諸葛亮這種程度。
治理一個郡縣,還是能夠手拿把掐的。
鄭渾,此人是東漢名儒鄭眾曾孫。
其兄長是鄭泰,史上與荀攸謀劃刺殺董卓。
根據記載,鄭渾無論到何處任職,都十分受到愛戴。
這個時期的鄭渾早年為了躲避戰亂,跑到淮南之地。
袁術聽說此人後,想要邀請其為官。
但鄭渾早早看出袁術並非雄主,早晚玩完。
恰逢董曜的求賢令發出,一句唯才是舉,他便動了心思。
待一路趕到洛陽,科舉製的出現,更是讓他看到了入仕希望。
楊俊與王象一起來的,兩人是好友。
前者跟隨大儒邊讓身邊學習,深受邊讓的器重,後入曹魏為官,黃初三年,被曹丕逼迫自殺。
後者王象,是真正的黔首。
自小與父母失散,做奴仆放羊為生,後結識楊俊。
常林,小的時候家中十分貧寒,卻好學機敏,有才智。
曾有位居三公機會,被他推辭謝絕。
首次科舉,以圍繞董曜形成的政治小班底,已經有了雛形。
隨著時間推移,這四人的才能皆展現出來,在自己的位置上多有建樹。
蔡昭姬自嫁給董曜後,一直抄錄家中書籍。
完成之後,又將董曜從各處讓人收集的書籍抄錄。
時至今日,洛陽藏書樓建成。
內有藏書數萬卷,可供文人讀閱。
董曜又安排人大力收購左伯紙,繼續抄錄書籍,相繼送往涼州,並州之地。
他要讓書籍遍布各地,不再被世家大族所壟斷。
藏書樓的建成,其他州郡文人像潮水一般湧入洛陽。
掌握書籍的大小世家,隻能無奈乾瞪眼。
他們已經察覺到因董曜的所作所為,影響到了他們的地位。
隻是為時已晚,科舉製小有規模,被諸多文人推崇。
之前頂多是小刀剌屁股,本來就有縫。
現在是鐵棍捅屁眼,一步到胃,還有他們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