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科舉製,文人政治班底(1 / 2)

很快曹操就否定了科舉製度想法,不是不行,而是單方麵對他而言不行。

不可否認,這科舉製的出現,對於世家絕對會造成衝擊,甚至是毀滅性打擊。

他很佩服董曜的膽魄和運氣,上層世家被李郭兩個匹夫殺光,這才敢讓董曜一次次挑戰中層世家的權威。

但他不行,尤其是剛剛取下徐州,立足不穩。

他要兼顧兗徐二州,沒有徐州的世家士人支持,是很難站住腳的。

若是強行推行科舉製,隻怕當場就會被世家背刺。

青州是袁紹的領地,袁譚正在那裡駐守。

這兩父子對徐州虎視眈眈,袁紹可是察舉製的大力擁簇者,本人又是世家豪族出身。

一旦他在徐州有任何差錯,得罪當地之人,兩父子便會見縫插針。

那他以父之名所取得的徐州,就會白白送給袁紹。

彆說是讓他極為讚同的科舉製,就是察舉製也得遵行,求賢令,更不敢發。

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是無法施展這種強硬的改革手段的。

他敢預測,袁紹因世家、士人的幫助而崛起,獲得巨大的利益。

但這種利並不長久,其派係成分太過複雜。

一旦這些人因利益產生糾葛,便是袁紹受其所累的開始。

洛陽,大營。

“本次武舉結束,最終勝者李通,可去主帳。”

董曜的武舉除了六郡良家子,最近吸引了一批外來人員。

李通,便是其中之一。

“在下李通字文達,拜見大將軍。”

李通受人引薦,來到主帳內。

他看了一眼董曜,比他想象中還要意氣風發。

如此年輕,敢冒世家士人大不韙,真乃千百年來第一人。

武舉,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比起直接來洛陽加入,省略了戰場上建立功勳的步驟。

追隨董曜,他大有可為。

李通。

董曜回憶著穿越前自帶的東漢淺薄知識,這人似乎還是挺厲害的。

不因私利而忘公,曹操與袁紹大戰官渡,後者可沒少利誘曹操的官員。

李通能堅守本心,安穩當地官民,足以說明其人品和能力。

宋武帝劉裕曾經評價過李通,曹操官渡對峙期間,汝、兗士人麵對袁紹利誘,多懷有二心。

唯李通不忘曹操之提攜,獨斷大義,古今一也。

不僅如此,李通有傳,還有諡號。

如此種種說明,此人堪當大用。

“任命你為振威中郎將。”

董曜思忖一番,雜牌中郎將安排上。

李通投靠曹操時,便獲封此官職。

“多謝大將軍,末將還有同鄉兩千餘人,還請大將軍接納。”

李通獲封中郎將頓時大喜,遂拱手說道。

這些人不僅是他同鄉,還是自成為遊俠以來,一路結識的好友。

他現在受到重用,自然不能忘了他們。

“你自成一軍,暫時統率這些人。”

“喏。”

這次武舉,董曜終於迎來了首位不是龍套的人物。

能招募來一名非龍套,就能招募第二名,第三名。

武舉這邊從未停過,科舉也是如火如荼的操辦著。

不同於史上的一級一級考核,什麼童生,秀才,舉人往上遞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