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程彙元案(1 / 2)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4188 字 2024-04-26

第474章 程彙元案

“這裡是衍聖公府,你們是什麼人,敢來……啊!”

“西廠辦案,閒雜人等都滾開!”

胡綸抵達兗州府第三日,在北京朱高煦敕令剛剛下發的時候,他便已經開始對衍聖公府開始了包圍查案。

作為孔子第五十九代後人的衍聖公孔彥縉原本還在書房練習書法,突然聽到院外嘈雜聲不斷,皺著眉放下筆走出小院後,便看到了數十名身穿黑色戎裝的青壯年正在衍聖公府內來來往往,翻箱倒櫃。

他試圖阻止,卻被西廠的一名百戶官直接推倒在地。

任他怎麼想也想不到,這天下居然還有敢對他出手的人。

“你們不知道我是誰嗎?”

“就算是西廠,沒有駕帖也不得來我衍聖公府!”

坐在地上,孔彥縉對著來來往往的西廠力士叱罵著,然而不等他反應過來,一道聲音便在他身後響起。

“衍聖公,看樣子你還不知道你犯了什麼罪啊?”

想到這裡,胡綸不敢想象等當年吉林船廠的那群家夥知道這件事,會鬨出什麼事情來。

“汙蔑?”胡綸真想上去踹這廝一腳:“青川村公所的挽馬都出現在你侄子的家中了,你說這是汙蔑?”

隻是一句話,孔彥縉便大腦瞬間空白,他壓根想不到,自家堂侄會對這樣的人下手,更想不到這樣的人為什麼會跑到一個村裡擔任吏員。

“這…這……這……這一定是……對!一定是誤會!”

一道聲音從孔彥縉書房傳出,孔彥縉愣了愣,忽的猛然回頭。

“孔笙是你的堂侄對吧?”

“這句話……你和陛下說去吧!”

胡綸的地位可以說僅次於皇室之下,而胡綸出現的地方,也往往代表著大案的發生。

“完了……我的富貴……徹底完了……”

“陛下,若是牽連整個孔府,那天下讀書人必然會不平,望陛下三思啊!”

“沒有我的手書,任何人不得出入衍聖公府!”

胡綸一句話說出來,孔彥縉便忍不住作揖道:“確實是我的堂侄,不過我們鮮有往來。”

孔彥縉話音戛然而止,他轉頭向身後看去,隨即連忙起身作揖:“沐陽伯,您……您怎麼也出現在這裡了。”

孔彥縉沒想到自家堂侄會鬨出這種事情,他上前作揖:“若是沐陽伯願意替我解除這個誤會,日後我願以沐陽伯馬首是瞻。”

“來人,調濟寧衛將衍聖公府包圍,按照族譜與賬本包圍其餘旁係。”

胡綸冷著臉看著孔彥縉,如果不是不允許,他甚至想一刀劈了孔彥縉。

當他看到兩名力士帶著一塊石刻走出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完蛋了。

“你那堂侄挺有本事啊,居然連朝廷派遣的吏員都敢殺……”

“衍聖公,你自己和陛下去解釋吧!”胡綸不想再和這個腐儒扯皮,如今拿到了最重要的東西,他也就可以靜待陛下敕令了。

隻要胡綸願意幫忙隱瞞,那程彙元的死也可以變成意外。

“伯爺,找到了!”

一時間,孔彥縉汗流浹背,隻覺得熱血湧上頭,麵紅耳赤,緊張萬分。

孔彥縉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可這時西廠的力士卻找打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

胡綸氣極反笑:“他父親是當年渤海王府的護衛,戰死雞西關,而且他家兩代都是單傳,伱說誤會?”

不多時,衍聖公府被軍隊包圍,而針對孔府嫡係、旁係、姻親宅院的包圍也隨之展開。

“鮮有往來?不見得吧!”

“這……這……這……”

“這……這是誤……”

胡綸冷臉下令,孔彥縉見狀還想上前賄賂,卻被力士攔下,隻能眼睜睜看著胡綸走遠。

這件事情,已經不是連自己都覺得棘手的事情了,而是連陛下都覺得棘手的事情。

“陛下,衍聖公府畢竟是聖人之後,不可輕怠啊!”

十月初,程彙元被殺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廟堂,而衍聖公府被胡綸調兵包圍,孔府嫡係、旁係及姻親等人府邸被包圍的消息也很快發酵。

孔彥縉至今都不覺得死了一個程彙元是什麼大事,畢竟他隻是一個小小吏員,類似他這樣的小小吏員,大明朝還有數十萬個。

隨著胡綸背影消失,孔彥縉仿佛被抽空了力氣,癱坐在地,好似失去了精氣神般。

“不是誤會嗎?”孔彥縉見胡綸的笑容,立馬就意識到了不妙。

“陛下,此事應隻論罪首,不該波及整個孔府啊!”

程彙元的父親論資曆,可以說比他胡綸還要老,結果現在他們程家這一根獨苗沒了,天知道當年的那群家夥會鬨出什麼事情來。

“這堂侄動程彙元的時候,不知道他是什麼背景嗎?”

胡綸咬牙切齒的說出這話,孔彥縉第一反應便是反駁:“不可能,這一定是弄錯了,我那侄子良善,怎麼會乾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定是有人汙蔑他!”

“誤會?”胡綸笑了,他真是佩服孔彥縉的臉皮。

瞧見胡綸的時候,孔彥縉便再也囂張不起來了。

數百名官員跪在武英殿前的廣場上,不斷為孔府做出開脫。

麵對他們的話,武英殿內的朱高煦充耳不聞。

武英門陰涼處則是站著兩個前來看戲的家夥,而能在皇宮之中看戲的人,除了朱高熾和朱高燧,恐怕也沒彆人了。

“老大,你說陛下真的要牽連整個孔府啊?”

坐在甬道陰涼處的馬劄上,朱高燧瞧著遠處哭喊一片的文官,不由詢問了身旁的朱高熾。

對此,朱高熾也表情有些複雜,他和朱允炆一樣比較依賴儒家,如果是他的話,即便發生這種事情,也不可能會牽連整個孔府,頂多就是處置那個叫做孔笙的人。

隻是現在位置上的並不是他,而是他的弟弟,那個總是喜歡把事情搞大的朱高煦。

“估計是懸了……”

沉吟片刻,朱高熾這才說出自己的看法。

對此,朱高燧嘖嘖幾聲,隨後問道:“你說爹會不會同意?”

“他們現在應該快到喜峰口了吧,最多三四天就能趕回來。”

“不知道,老爺子應該不會管這事。”朱高熾搖搖頭。

“那……”朱高燧還沒來得及繼續問,便聽到身後傳來了密集的急促腳步聲。

他們兩人轉頭看去,隻見上百名武官氣勢洶洶的走入武英門的甬道裡。

“漢王殿下、趙王殿下……”

武官們臉色並不好看,但還是在路過時對二人作揖。

朱高熾和朱高燧被這一幕弄楞了,一眼掃去,這群武官沒有一個低於正三品。

不管是實權還是散階,能出動那麼多正三品,而且還都是四十多歲的武官,想來事情都不會小。

“你們這是……”

朱高熾還能稍微鎮靜點,不由得開口詢問,但很快他又反應過來,程彙元的背景已經廟堂皆知,這群人估計是來幫忙的。

“喊冤!”

人群之中,剛剛從西南回北京述職的長春侯徐晟對朱高熾解釋。

在這隊伍中,朱高熾還看到了肇州侯陳昶,以及李赤、李賀等渤海一係的勳臣。

這一群人裡,光是獲爵的就有七人,其餘即便沒有獲爵,也基本上是正三品及以上的散階和武勳。

瞧著他們離去,朱高熾立馬就覺察到了不妙。

果然,瞧見他們到來,原本哭喊的文官們紛紛閉上了嘴,而陳昶與徐晟倆人則是為首先下跪。

在他們下跪後,其餘武官紛紛下跪,眾人抬手作揖,按照約定好的喊起了冤。

“陛下,程彙元此事實在萬古難冤,不嚴懲孔府,世人如何看待清官廉吏,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大明朝啊!!”

作為平日裡就能異口同聲高唱軍歌的人,此刻的武官們異口同聲,聲音洪亮。

雖然他們的人數隻有文官的四分之一,但真正喊出聲音的時候,他們的聲音比先前文官們的規模大上了好幾倍,整個武英殿廣場都回蕩著他們的聲音。

他們重複不斷的喊冤,便是殿內的朱高煦都感到了煩躁,更不用提在他們身旁的那數百文官了。

“陛下,孔府乃聖人子弟……”

“陛下,程彙元此事……”

一時間,兩方似乎在比誰的聲音大,似乎誰的聲音大,誰就有道理一般。

兩方之間在呼喊中漸漸有了火氣,最後也不知道是誰先動手,總之場麵一下子混亂起來了。

“完了,老三我們走遠點,彆被牽扯進去!”

朱高熾一看文武官員的口角之爭發展為拳腳之爭,當即便拉著朱高燧要躲遠點。

雙方互毆的場景十分混亂,渤海派的武官年紀普遍在四十五到六十左右,數量隻有文官的四分之一。

由於明初的科舉都要考校騎射拳腳,故此雙方剛開始打起來的時候,文官還能隱隱占據上風。

隻是隨著武官們反應過來開始結陣,當下他們就拿著手中笏板充作兵器,對著文官左右開弓。

數百名文官被上百名武官分割包抄,一頓亂打,整個武英殿廣場似乎成為了角鬥場。

笏板打斷了就用皮帶,皮帶斷了就用拳頭、用牙。

漸漸地,廣場上的文官們開始朝著殿門和宮門處的大漢將軍喊話。

“你們站著乾什麼?”

“還不快來……誒唷!”

話還沒說完,一名禦史臉上就挨了徐晟一拳。

雙方漸漸從互毆變成武官有組織的對文官毆打,站在殿門的大漢將軍們眼觀鼻鼻觀心,壓根沒有出手的意思。

武英殿內,亦失哈站在窗口瞧著這一幕不免咋舌:“陛下,若是您再不出去,恐怕要鬨出人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