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文學上的明燈(1 / 2)

80年代,要到鵬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道橫貫鵬城中部的鐵絲網正在修建,全長84.6公裡,叫二線管理線,也叫“二線關”。

管理線以內的福田、羅湖、南山、鹽田四個地方,俗稱“關內”。

寶安、龍崗這些管理線外的地方,就是“關外”,沿途將會有十多個邊防檢查站。

就跟後世到香江和濠江需要港澳通行證一樣,進出鵬城的關內外,就得辦邊防通行證。

而去蛇口,除了辦證,還要額外的手續。

方言因為是“特殊任務”,特事特辦。

但是程序依舊嚴格,需要經過單位政審、派出所核查、公安局辦證,而像韓躍民這種停薪留職的半個個體戶,申請手續更加複雜。

或許花上幾個月,也未必能批下來。

韓躍民隻好打消去蛇口的念頭,和方言一起先到羊城,一路上,車廂顛簸搖晃。

“早晚有一天,我要去鵬城看一看。”

韓躍民放下空空如也的飯盒。

方言拿起水壺,把熱水倒在飯盒裡,“真的想進去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二線關這麼長,總有漏洞可鑽,或許能鑽鐵絲網潛進去。”

“啊?”

韓躍民一愣。

“開個玩笑。”

方言喝了口漂著油花的水,“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你真想進去的話,我聽說羊城那邊有人兜售空白通行證,或許可以……”

“那還是算了吧。”

韓躍民擺了擺手,“跟你姐婚事還沒辦呢,這段時間,我還是老實點為好。”

方言把水壺遞了過去,“隨你,姐夫。”

韓躍民咧嘴笑道:“我這一趟主要是奔著高第街市場,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沒到過高第街,就等於沒到過羊城’。”

方言點頭:“是該走一遭,看一看有什麼好東西,到時候買幾件,帶回去當禮物。”

“哐哧哐哧。”

火車行駛到羊城站,兩人提著行李走到出口處,就見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有一塊牌子格外顯眼,上麵寫著“《花城》出版社”。

“林老師!”

“方老師!”

林賢治看到方言,又驚又喜,連忙給他介紹自己身邊的範漢生,《花城》的總編輯。

”這位是韓躍民。”

方言直截了當地說出他的身份。

韓躍民隱約能覺察到他們因為“方大作家姐夫”的身份,對自己高看了一眼。

整個人立馬昂首挺胸,走路都帶風。

耳邊,就聽範漢生和方言聊起了文學。

“方老師,這次《花城》能搶占先機,成為第一批引領軍事文學新浪潮的期刊,多虧了您的指點,要不然,又會像過去一樣,老跟在其他雜誌後頭,挑它們挑剩下的稿子。”

“過獎了。”

方言說主要還是《花城》自身有魄力,才在軍事文學這座金山上,挖到不少的金子。

“隻可惜您和李村葆這兩個最大的金礦,我們《花城》沒能把握得住,白白錯過了。”

範漢生和林賢治互看一眼。

方言聽到《高山下的花環》和《利劍行動》廣受粵東讀者的追捧,一點兒也不奇怪。

這一期《十月》的全國發行量,因為《高山下的花環》,不但打破了編輯部預計的160萬冊的目標,而且直衝200萬冊的銷量大關。

目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93萬冊。

而《利劍行動》才剛剛發力,再加上有廣播劇的加持,《當代》的發行量也奔著190萬冊,甚至200萬冊的大關而去。

200萬冊啊!

《花城》全年的發行量也才370多萬冊!

如今各大文學期刊,就沒人不想得到他的稿子,方老師,我們《花城》太想進步了!

範漢生眼神裡透著羨慕,強壓下約稿的念頭,越是這種時候,越要用誠意去打動人。

《花城》上上下下,為此還開了個會,討論如何盛情地款待方老師,做到無微不至。

比如,明明出版社有招待所,但招待所過於寒酸簡陋,主動地安排他們住在羊城酒家。

“這家是指定對外接待的酒店。”

林賢治介紹說:“每到廣交會的時候,世界各地的客商基本上都會住在這裡。”

韓躍民聽到“廣交會”,饒有興趣,但當得知春季會早就已經結束了,不禁歎了口氣。

“不用覺得可惜。”

方言提醒了句,“廣交會是一年兩屆。”

林賢治說:“不錯,春季會雖然結束,但還有秋季會,到時候可以來看一看。”

四人走進羊城酒家,出乎意料的是經理盧啟文站在大堂門口,親自出來迎接他們。

事實上,為的是方言這位美食散文家。

方言笑道:“羊城酒家我雖然沒來過,但也知道是粵菜裡的老字號,57年第一屆‘名菜美點評比展覽’,就在這裡舉辦,各地名廚彙聚一堂,真的是美食界的一大盛會……”

“您不愧是行家!”

盧啟文說羊城酒家一直在鑽研粵菜。

廣式的滿漢全席、“唐宋元明清”五朝宴,以及嶺南本土傳統的特色宴席,“南越王宴”。

“您可千萬彆再說。”

方言道:“再說就要把我胃裡的饞蟲給勾出來。”

盧啟文笑盈盈說,晚上這頓,自己已經安排好了酒菜,全當是替方言接風洗塵。

韓躍民看著方言這麼受歡迎,又是自豪,又是羨慕,果然大作家到哪裡都吃得開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