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那山那人那狗》發表(2 / 2)

小胡撇了撇嘴,“可我到現在也沒覺得麵上有什麼光。”

“怎麼沒有!”胡師傅從包裡拿出樣刊,“你自己看看!好好看看!”

“看什麼?”小胡疑惑不解。

胡師傅昂起下巴,“看方老師寫的,專門為我們郵遞員寫的!”

“方言方老師?!”

小胡半信半疑地跑回房間。

本來衝著方言的新作,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看到開頭的郵遞員父子,再看到兒子和自己一樣,也是個高考落榜生,心裡既納悶又膈應,越往下看,興致越來越少。

既不像《潛伏》、《暗戰》那麼刺激好看,又不像《山楂樹之戀》那麼動情感人,《那山那人那狗》平淡得像杯清茶,甚至是白開水,把整個人繼續看下去的熱情一點點澆滅。

“沒意思!”

小胡看了前幾頁,扔到床上,把注意力重新放在剛看了一半的《武林》。

從1981年下半年開始,《武林》連載了金鏞的《射雕英雄傳》,現在已經連載到郭靖和歐陽克在桃花島展開求親大比武。

這麼一看,時間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就在此時,屋外傳來一陣關門聲。

胡師傅敷了狗皮膏藥,感覺雙腿有所好轉,出門上班,騎著車來到郵政支局。

一聽說《燕京文學》最新一期的樣刊到了,同事們一擁而上,爭先恐後地搶著看。

胡師傅把寄給戰友的那本,偷偷地借給身旁的老友,老友沒有第一時間打開,眼睛直直地盯著他的腿,關心道:“老毛病又犯了?”

胡師傅點頭,“已經貼了狗皮膏藥了。”

“你這老寒腿我瞧著是越來越嚴重了。”

老友問:“小胡還是不願意接你的班?”

“這小子,還是覺得郵遞員不體麵。”

胡師傅搖頭苦笑,其實如果能把腿治好,何必讓兒子來乾累人的差事呢,可惜治不好。

老友說:“要不要我幫伱做做小胡的思想工作?好歹他也是我看著長大的。”

“沒用,誰來都沒用,讓他自己想吧。”

胡師傅轉移話題,“不提那個小兔崽子的事,看方老師的吧,我剛剛在家貼膏藥的時候,看了會兒,寫得可真好啊。”

老友翻開《燕京文學》,看到鄉郵員父子出現在村裡,村裡男女老少全體出動,送彆他們,不禁欣慰,看到鄉郵員冒充五婆的孫子,寫信寄錢,讓她生活有盼頭,不禁感動……

從頭看到尾,看到兒子背著父親過河,上麵清楚地寫著,“背得動爹,兒子就長成了”。

下意識地看向胡師傅,就見他兩眼緊緊地盯著雜誌,眼眶微微泛紅,長歎了一口氣。

“唉!”

“你也彆唉聲歎氣,小胡看了這,我覺得他肯定能想通。”老友不住地安慰。

“但願吧,但願吧。”

胡師傅喃喃自語,輕輕揩去眼角的淚。

和兩人的沉默截然不同,郵局裡的同事競相傳閱,已經看過的人熱烈討論,滿是好評。

“我文化低,讀書少,隻能說‘寫得好’。”

“我也一樣,說不出哪裡好,就覺得好,就覺得感人,特彆是村民們來送郵遞員這一出,就感覺風裡來雨裡去,一切都值了!”

“等這一期的《燕京文學》發行了,我一定買一本,給我孩子瞧瞧他爸的工作多光榮。”

“我也來一本。”

“………”

胡師傅單位裡的人越聊越起勁,下午出去送信的時候,但凡遇到其他片區的郵遞員,甘願化成“水軍”,分享《那山那人那狗》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斷擴散,很快就在燕京的郵政係統裡,掀起了不小得波瀾。

各個郵局單位,眼巴巴期待著最新一期的《燕京文學》,終於,在12月8日正式發行。

也就從今天起,燕京的老百姓發現幾個很奇特很古怪的現象,一個是去郵局寄東西的時候,門口的黑板報主題清一色都是《那山那人那狗》,好像每個郵局,都跟商量好的一樣。

一個是在街上看到幾個郵遞員打招呼,第一句話不再是“你吃過了嗎”,而是“你看過《那山那人那狗》沒有”,甚至還有掏出最新一期的《燕京文學》,聊了起來,百談不厭。

這下子,就引起了路人的好奇。

都想看看《那山那人那狗》,第六期的《燕京文學》因此在燕京大賣,一紙難求。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古怪的。

最古怪的是,明明是大冷的天,郵遞員們騎得比平時更賣力,就連鈴也打得更響了。

寒風呼呼地吹,很冷,很刺骨。

可他們一個個的心卻是熱乎乎的。

整個人的熱血,在沸騰,在燃燒。

叮鈴鈴,叮鈴鈴,這車鈴聲在為誰而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